一,消失模铸造的夹渣缺陷
夹渣缺陷是指干砂粒、涂料及其他夹杂物在浇注过程中随着铁水进入铸件而形成的缺陷。在机加工后的铸件表面上,可看到白色或黑灰色的夹杂物斑点,湖北铸造,单个或成片分布,金属型铸造,白色为石英砂颗粒,黑灰色为渣、涂料、泡沫模型热解后残留物和其他夹杂。这种缺陷俗称为“进砂”或“夹渣”,在消失模铸造生产中该缺陷是一种很常见的缺陷。几乎采用消失模铸造的工厂是普遍存在的,且很难消除。只有在每一道工序上采取多种措施且---操作才能把“夹渣”降到很低,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消失模铸件冷却打箱后未清理前,根据铸件及浇注系统表面状况,即可以判定有没有进砂和夹渣缺陷。如果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和浇口表面或连接处以及铸件表面粘砂---或有裂纹状粘砂存在,则基本可以肯定铸件有夹渣和进砂缺陷。砸断浇道棒或浇道拉筋,可看到断口上有白色1斑点,---时断口形成一圈白色1斑点。这样的铸件,---是板状、圆饼状铸件机加工后加工面上就会有白色、黑灰色1斑点缺陷。如果工序操作规程控制不严格,生产的铸件---的影响了铸件和定单完成的进度。
孕育shuai
1.炉前san角试片正常,随着时间延长,哪里的铸造工艺好,白口宽度增加
2.铸件边角有渗碳体并随浇注时间延长,如何缩短铸造周期,白口增厚
原因分析:
1.孕育量不够充分
2.孕育剂吸收差
3.孕育后停留时间长
防止方法:
1.充分孕育
3.孕育剂块度适当,并有足够高的铁液
3.采取浮硅孕育等瞬时孕育方法
6石墨漂浮特征及发现方法:
1.多发生在蠕墨铸铁件上表面
2.宏观断口有黑斑
3.金相组织:有开花状石墨
4.局部强度低
原因分析:
1.碳当量高
2.铸件壁厚
3.浇注温度高
常见防止方法:
1.控制碳当量
2.控制铸件冷却速度
3.控制浇注温度
表面片状石墨层特征及发现方法:
1.铸件表层断口有黑边
2.金相显徽镜下有片状石墨
原因分析:
有以下不同解释:
1.铸型表面的---物与铁液接触时,部分镁、稀土被消耗掉
2.铸型表面气相〔如o2、n2、co,h2等)作用于mg、稀土、使之消耗
3.铸型材料sio2与镁及稀土发生反应
4.铁液中残留镁及稀土量居下限
5.镁一钛合金处理比稀土硅铁合金处理更易出现片状石墨层
6.浇注温度高,冷却速度低易出现片状石墨层
7.浇注系统过于集中处易出现片状石墨层
防止方法:
1.使铸型表面硫低,刷涂料
2.铁液中有足够的残留mg及稀土量
3.对表面层要求强度高或不加工表面多的铸件,尽量少用成不用含mg蠕化剂
4.控制浇注温度
5.工艺上合理安排浇注系统及提高冷却速度
8夹渣特征及发现方法:
1.铸件上表面处有熔渣层其周围石墨为片状
2.铸件中有夹渣
原因分析:
1.渣中硫、氧等与蠕化剂作用降低了蠕化剂残留量
2.铁液温度低,杂质不易上浮并流人铸型
3.铁液中裹入氧等气体与稀土、镁等作用形成粒状夹渣
防止方法:
1.降低原铁液中硫、氧含量
2.提高铁液浇注温度
3.浇注系统合理,加挡渣过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