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施工技术与优势
2.1 雨水综合利用技术――雨水收集自动分流站
雨水综合利用的问题是如何弃流掉初期-污染的水质,同时根据蓄水装置的大小,成都雨水回收系统,适时收集、过滤干净的雨水。雨水收集自动分流站的发明,解决了雨水弃流、初期过滤、自动控制雨量监测、雨频监测、智能调控等一系列问题,集多项功能于一体,从-上解决了目前市场上采用电动阀弃流器、弃流井、人工弃流装置等设备的重大问题――流量、口径小、易堵塞、过滤精度低;改变了传统方法中的分流井、弃流井、初过滤井等多个井点、分段式初处理方式,节省基础投资,占地少,一体智能化管理;结合后期的用水水质、用水量、工程工况及相关要求,合理、经济的综合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服务本系统。
3.4 蓄水池功能设计
雨水经初期弃流后进入蓄水池,蓄水池-沉淀功能,进水和出水都需要避免扰动沉积物,以免影响后续处理流程。进水可采取淹没式进水,且进水口斜向上或水平,在进水口设置消能散流槽,具有消能散流的作用,防止激起池底沉积物。此外,集水池设有排泥装置,以免过量沉淀。蓄水池设置高、低水位控制,雨水回收系统品牌,与雨水收集自动分流系统及处理系统联动,防止水位倒灌及无水运行,并实现全自动控制。雨水蓄水池水位控制与清水池水位及处理系统-制动,优先收集、处理使用雨水。在蓄水池高位设置溢流口,防止收集雨水漫出蓄水池。
3、雨水深化设计
3.1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分析
雨水量概况分析;中水回用需水量平衡分析计算;蓄水沉淀池的计算;雨水处理能力设计;清水池设计计算。
3.2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系统工艺流程分析
3.3 雨水弃流处理系统
3.3.1 雨水弃流处理系统设计
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照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codcr、ss、色度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屋面雨水弃流可采用2~3mm径流厚度;连续降雨期径流水质较好,可适当减少弃流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弃流装置宜采用自动控制弃流装置,同时-安全排水、洪峰安全分流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