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每年应对输送链张紧、驱动辊筒的轴承座,清扫链的张紧、驱动轴的轴承座加注锂基润滑脂;其余各托辊、托轮、压轮的轴承座加注钙基润滑脂。
6.2 对使用的减速机,运行一个月后,应按减速机的要求更换润滑油。以后每隔六个月更换一次润滑油,应在运行温度下更换润滑油。
6.3 每个月应对润滑油作一次检查,以-减速机内的润滑油量在规定的油面高度。
6.4 对磨损-磨损量超过 5 mm的防跑偏轮、托轮、压轮等应及时更换。
6.5 输送链上的连接螺钉如发现脱焊松动时,干式捞渣机,应及时拧紧,并用不锈钢焊条点焊牢固。
6.6 每个月对清扫链刮板和垫板进行检查,对磨损-的滑板和垫板应进行更换。
6.7 对已损坏的部件应及时更换。
6.8 当输送链-跑偏时,应通过调整托轮、托辊、驱动辊筒、张紧辊筒的位置来纠正。
纠偏措施如下以操作人员面向干渣机运行方向为正方向:
1 当左侧承载段防跑偏轮磨损-时,从托辊左侧开始,稍微松开托辊轴承座紧固螺栓,用小锤沿图示箭头方向敲击移动轴承座,观察输送链完整地运行两圈。如果输送链运行正常,则拧紧轴承座螺栓;如仍不合格,再按上述步骤顺序依次调整第二、三、四个托辊和右侧四个托辊,如输送链运行正常,拧紧轴承座紧固螺栓;如仍不合格,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输送链运行正常为止。
2 当右侧的承载段防跑偏轮磨损-时,按照前1所示的操作方式,调整右侧托辊。
3 当左侧的回程段防跑偏轮磨损-时,按照前1所示的操作方式,调整左侧托轮。
4 当右侧的回程段防跑偏轮磨损-时,按照前1所示的操作方式,调整右侧托轮。
5 当张紧辊筒附近左侧的防跑偏轮磨损-时,干渣机,稍微松开辊筒右侧的轴承座紧固螺栓,以及密封组件的紧固螺栓,将前顶紧螺栓松开 2 mm,然后将轴承座后移 2 mm,观察输送链运行几圈。如果输送链运行正常,则拧紧轴承座紧固螺栓。否则,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输送链运行正常为止。在右侧轴承座无法继续调整,则按上述步骤,反向调整左侧的轴承座。
6当张紧辊筒附近右侧的防跑偏轮磨损-时,按照前5示的操作方式,反向调整辊筒轴承座,直至输送链运行正常。
6.9 输送链的使用寿命为 20000 小时,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应按3.11节步骤进行更换。
mm初始值
左/右 正常值
左/右 电压v正常 电流a正常 温度
℃电动机 减速机 滚筒轴承
前/后 托辊、托轮轴承 油泵 转速
rpm机头 机尾 带速
rpm数据 均值 网带
跑偏头部 尾部 侧限
位轮左侧 右侧 驱动
性能驱动系统
平稳 噪 音 运行现象记录1、 钢板螺钉连接是否-。
2、 钢板重叠间隙是否合理、相对位置是否准确、过滚筒时是否有应力。
3、 检查记录限位轮摩擦转动情况转的做标记,观察是否有变化。操 作 员: 检 验 员: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表2.3-1 钢带试车前准备工作检验表序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1检查所有非本设备物品,如螺栓、工具、焊丝等不可-在现场 2检查所有轴承座紧固螺栓、润滑脂和密封情况满足运行要求 3检查减速机润滑油的牌号和油位 4检查所有托轮、托辊与输送带接触是否-,是否转动灵活 5检查张紧机构导向板和尾部台车是否处于自由状态、移动灵活 6检验钢带的直线度、平面度以及与侧向导轮的间隙 7检查安全开关和零速开关是否完好。 8检查过渡段输送带压轮受力状态是否- 9检查减速机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10启动泵站,在4.0~6.5mpa范围调整张紧压力,使油缸张紧压力值为5.5mpa。 11在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上,标记钢带两侧边位置刻线,干式除渣机,用于检查跑偏情况 经检查合格,具备试运条件。操 作 员: 检 验 员: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空负荷运转2小时试验20hz 见表2.3-2 a) 操作液压系统使张紧钢带,干渣机冷渣斗,启动输渣机,此时需记录和采集以下数据: 确定钢带初始位置,记录初始值; 测量钢带张紧后钢带机尾部台车位移量; 记录启动时电动机的功率、电流、电压; b) 待系统稳定后,以15min为间隔观察并记录表2.3-2以下数据的变化情况: 钢带张紧后台车位移量; 电动机的功率、电流、电压; 温升:每隔15min采集一次减速机、轴承座及室温; 带速:在尾部张紧段一次记录20个承载板的走行时间,测量五次,取算术平均值。 表2.3-2 钢带空负荷运转2小时试验记录表 频率 hz、张紧压力 mpa 时间min 项 目0153045607590105120张紧压力mpa 钢带位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