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料机设备的循环再利用的意义
在机械制造行业里我国给料机设备再制造、轮回再利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跟着一些性品牌的介入和推动,给料机设备再制造的概念得到了行业内的---并迅速传播。给料机设备再制造是指对产品中易磨损、易坏部件进行修复和更换,充分利用原零配件,以达到以旧变新的目的。与制造新品比拟,再制造可节能60%,节材70%,---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对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各种类型的机械产品在大量使用,保有量都迅速增加,这为开展给料机设备再制造并实现再制造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基础和前提。在能源紧张并开始正视环境保护和低碳制造的形式下,再制造不仅符合发展轮回经济的政策,而且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与改革委1员1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赵家荣说,再制造是再生资源利用的形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废旧产品中所蕴含的可以开发的二次资源,更能够节约制造新产品所需的能源、水和原材料,同时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
发展再制造工业有助于培育绿色消费习惯,推进糊口消费领域轮回经济发展,也有望成为推广绿色消费模式的重要突破口。因此,给料机设备的再制造发展有着广阔的远景。
在选择工作参数时还必须考虑物料的物理性能和在输送过程中的动态特性等。
1.机械指数和抛掷指数 大多数振动给料机在近共振条件下工作,物料处于连续抛掷的运动状态,一般有较高的机械指数。但考虑到机器生产率的高低,输送距离的长短和振动的大小,避免由于刚度不足而影响物料正常输送。通常对振动给料机的机械指数控制在k=3~5,抛掷指数控制在kp=1.4~2.5。输送脆性物料时,减少物料在输送过程中被过多地破碎,宜采用较小的抛掷指数,给料机,或在一定的抛掷指数下选取较高的频率和较小的振幅,以降低物料下落时与槽体的相对冲击速度。
2.激振角和安装角 激振角的大小根据输送速度、槽体磨损和对物料破碎程度的要求等因素来选择,理论上来讲,振动喂料机,可以从输送速度出发由机械指数来确定z ui佳激振角。但实际上影响输送速度的因素很多,需 quan 面速度。槽体向下安装时,输送速度---提高。如a=-100时,输送速度可提高40%左右;α=-15。时可提高75%以上。但α值不宜过大,因为它不仅加剧物料对槽体的磨损,同时也受物料自然休止角的---。一般不超过10。~15。。
3.频率和振幅 振动给料机所采用的驱动方式不同,他所适应的频率和振幅的范围也不相同。若要提高输送速度,应选用较低的频率和较大的振幅。但应当---,物料落到槽体上的相对速度与频率成反比,因此考虑降低物料的相对冲击速度对易碎物料宜采用较高的频率和较小的振幅。 对于偏心块惯性式振动给料机,因受偏心块和起动力矩的---,振幅为0.5~6,相应的频率为12~25赫兹,振动给料机,频率过高常常由于很大的动载荷使轴承过早损坏。
4.输送能力 振动给料机的输送能力由槽宽、料层厚度、物料容重和实际平均输送速度决定。 对于不同的物料,输送的料层厚度有不同的---,如超过它的---值,输送速度将---下降。料层厚度与输送速度之间的关系分三种情况。其中i为薄料层,在这一区域内,输送速度随料层的加厚而迅速增长,很快达到在zui大值。ⅱ区为中等厚度料层,输送速度主要取决于物料的内摩擦,而随着料层的加厚稍有下降。ⅲ区属于厚料层,在这一区域内,物料因透气程度减少输送速度---下降。 给料机动力学参数 电机振动给料机双轴惯性式激振器能产生定向激振力。两轴之间有一对传动比为l的齿轮付连接,---其回转方向相反,转速相等。由于两轴上的偏心和偏心距大小相等,使所产生的惯性力在一个方向互相抵消,而在另一个方向互相叠加,产生定向激振力.此力周期性变化,震动给料机,使与此激振器刚性连接的输送槽体也作定向的周期性振动。 我们在研究振动给料机的动力学特性时,忽略其偏心块旋转时的不均匀性对振动系统参数的影响,认为它的旋转速度是常量。这样就可以把它的力学模型作为具有一个自由度的系统来研究。激振力按谐和变化,简化计算过程,也接近实际情况。
微型电磁振动给料机闪亮登台
微型电磁振动给料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润化,耗电量小,可以均匀地调节给矿量。它一般用于松散物料,根据设备性能要求,配置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物料对槽体的压力。微型电磁振动给料机仓料的有效排口不得大于槽宽的四分之一,其物料的流动速度控制在6-18m/min。对给料量较大的物料,料仓底部排料处 应设置足够高度的拦矿板。为不影响给料机的性能,拦矿板不得固定在槽体上,为使料仓能顺利排出,料仓后壁倾角设计为55-65度。
微型振动电机包括有槽状壳体和盖体组成的外部框架,收容于外部框架内的振动单元。微型振动电机振动单元包括永磁体和固定永磁体的导磁体,永磁体为梯形结构,导磁体上形成收容固定永磁体的收容槽,收容槽收容固定永磁体的长边一侧以及靠近永磁体长边的侧边部分,并且收容槽的形状与永磁体长边和靠近长边的侧边部分形成的形状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