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或开发自动抽吸装置以手动或开发自动抽吸装置已被认为是iprs-生产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完全好氧池塘系统中,总废物负荷仍然是决定水产养殖生产和风险的重要因素。通过在日常管理中去除鱼粪固体来减少池塘中的废物积累,将使水产养殖系统的生产超过系统本身可以承载的更高产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好使用自动连续收集和去除废物来优化去污效果。生产-鱼种以满足初始放养以实现1大产量和系统效率的关键原则是生产-鱼类以满足初始放养要求。从远距离生产地点或系统购买的大型鱼种的长途运输可能效率低下。运输这些适合从远处放养到养殖场的大型鱼类的成本可能非常昂贵。在现场种植-鱼种以满足成鱼养殖的需要是非常有效的。在商业化养殖中,小型鱼种的成功运输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不成问题。它是1有效的生产方法之一,以适当的密度储存在不同密度的池塘中,以形成不同的放养规格,并终将它们在水槽中商业化。这可以在iprs系统中培养。在不同时间需要放养鱼类。
每条养殖通道长22米,宽5米,深2.5米,可建造水泥结构,也可用玻璃钢材料。鱼就集中放养在养殖通道中,气提推水设备安置在通道的进水端,推动水体向通道另一端流动,同时为水体增氧。由于水体在不断循环中供氧充足,高产养殖技术,通道内养殖密度可达300公斤/立方。
通道的尾端设置集污区,鱼类的排泄物以及剩余饵料随水流冲到集污区,由集污设备抽送到水处理系统,通过沉淀、过滤以及鱼菜共生系统净化以后,再排入大塘内使用。如此往复循环,可始终保持养殖水体的洁净。智能化监控系统可24小时监控养殖水体的温度、溶氧量以及ph值等重要指标,管理人员可随时通过-实时掌握并-设备运行状态。
日前,白鲢高产养殖技术,《科学养鱼》参加了在福建厦门召开的2016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也在本次展会上设有展台,走近他们的展台引人注目的便是一个偌大的循环水流水养鱼模型,走过展台的人都会忍不住停下来驻足观看,-地问这问那,展商也是不厌其烦,一遍遍地介绍并解答参观者的疑问。忙里偷闲,我们就工业化养鱼中几个比较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淡水养殖技术经理周恩华先生(以下简称周)。
笔者:关于工业化流水养鱼我们杂志曾经作过一个采访,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徐钢春副主任认为该项技术吸引他的优点就是操作方便,完全颠覆了传统水产养殖脏、累、苦的形象,那么您认为它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周:我在昨天的分论坛-该项技术总结为“八型模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型、养殖集约型、操作便易型、生产可控型、产品安全型、效益倍增型。我将资源节约型放在位,可以说这就是工业化流水养鱼吸引我的地方。你想我们传统的养殖模式是到年底干塘,四大家鱼高产养殖技术,不干塘鱼就不能全部捕上来。冬天冻塘、晒塘,到了第二年你要注水,然后是放养,试想260多万公顷的池塘需要多少立方水?如果能做到养殖水体的零排放,将节省下多少水资源,以及人工和能耗等。
还有池塘自身的污染问题,巧嘴白高产养殖技术,我们现在各级研究所都在池塘水质上做文章,为什么?现在我们养鱼有一个瓶颈:水质富营养化、鱼病增多、生产力下降,其实这都跟水质有问题。那么,水质为什么有问题,我认为是饲料的高营养投入,鱼只能消耗饲料的30%~35%,其他的都是作为废弃物排到水体中了,如果用干物质来计算,一吨饲料它的干物质是900千克,一吨鱼的干物质只有20%,也就是说200千克,即一吨饲料中900千克的干物质养了200千克干物质的鱼,相当于700千克的干物质全部废弃在水体中了,沉积在了水底变成厚厚的淤泥,过去正因为如此,一般池塘养了5年以后就要进行池塘修复了,如何修复?1简单的办法是排水、换水、吸污,大量使用微生态制剂改水,种植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盐。一边修复、再一边投饲,没完没了。现在就简单了,把鱼圈养在一个小范围内,污染源直接从水中移走再利用,既解决了水体底质污染,又获得了有机肥,化废为宝。现在让我非常欣慰的是主管部门对此很重视,江苏省也专门对此进行了立项。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是个-的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