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泡石绒是海泡石纤维的一种,其性质和海泡石差不多。它在干燥的时候可以溶入水中,比表面积比较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海泡石属于-种天然的非金属矿产,是含水富镁硅酸盐。海泡石原矿一-般是呈块状、土状以及纤维状。光泽-般比较暗 ,断口像
壳状。刚开采的新鲜海泡石有点珍珠的光泽,风化以后看起来就是土状光泽。
海泡石绒以及海泡石粉的应用会比较多。因其是一种---而 且还有没有异味的材料,所以对人体是没有伤害的,而且海泡石绒的收缩
率比较低,绝缘性能---。而且还耐高温,抗盐度高;在电子显微镜下,其形态呈细丝状体,集合体排列似片状。海泡石绒还具有一定
的抗辐射性能。主要产于海相沉积一风化改造型矿床中,亦出现于热液型矿脉中。遇水时能---吸水而变柔软,当再干燥时就硬化。
改性海泡石的红外光谱吸收
图2-5为酸处理海泡石的红外光谱图。海泡石结构中,3700~3000 cm-1波段内的较强吸收带是由---伸缩振动引起的,1700~1600 cm-吸收带反映了分子水中---的弯曲振动,1660~1650cm-吸收带是沸石水中---的弯曲振动,1200- 900 cm-1处很强的吸收带是si- 0 -si伸缩振动的表现, 600~ 400 cm-l波段内很强的吸收带是由si- 0弯曲振动引起的[0。图中a、b、c、d和e依次为海泡石样品sep-6、 sep-10、 sep-16 和sep-26的红外图谱,图中3675 cm-1l 处mg--oh基吸收带以及3630cm-和3551cmi处结晶水中的---吸收带均逐渐减弱,而3414 cm~-处si- oh基振动峰增强。这说明了在酸改中,随改性程度的增加,h*逐渐取代了按八面体配位的镁离子,逐渐失去海泡石中的mg oh和与mg相配位的结晶水。在改中还伴随着sir -oh基的产生,这是由h*与si-o骨架形成的。这与xrd分析结果一致。
酸改性海泡石结晶水的变化
海泡石结构中通常存在三种形式的水:---水,位于硅氧四面体带和阳离子八面体带之间:吸附水,赋存于结构空洞或通道内,无固定配位位置,与周围离子之间靠分子键结合;结构水,受mg2*离子束缚较强的水分子,位于结构空洞壁上,参加八面体配位。这三种形式的水对海泡石性质的影响有很大不同。当海泡石样品加热时,上述 三种水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脱除。图2-6中a、b和c依次为海泡石样品sep-16和sep-26的热重分析图,sep-0 样品的失重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 50~110°c 失重约6%,吸附水脱出,此外这一-阶段失重还取决于相对湿度; 212~307 °c失重约1.1%,结晶水脱出,这是四个结晶水中两个连接较弱的水分子失去的缘故。此时,海泡石的结构开始塌陷,导致另外两个连接较强的结晶水被坍塌的通道包围,从而需要在更高的温度区间400-600°c (失重约2.8%)失去; 608- 710°c失重约5.2%; 809~ 903°c失重约1.2%,这是mg- oh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失去结构水。样品sep-16和sep-26的吸附水脱出阶段的失重行为与sep-0相似,但结晶水和结构水脱出阶段明显不同,并且很难区分出失水区间,失水速度也相对变慢,这说明酸处理增强了海泡石的热稳定性64。由此可见,酸改性海泡石不但对结晶水的含量,而且对结晶水与镁离子的键合力大小都有很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