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齿圈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齿圈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内齿圈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内齿圈是传递系统中用来输送传递功能的一个关键部件,是由带外齿的凸缘半联轴器和齿数相同的内齿圈等零件组成。主要用于启动电机传动系统,它依金属齿的啮合旋转传动输送传递功能。内齿圈的使用量非常大,但内齿通常采用插齿、推齿、拉齿成型,加工难度大,材料利用率低。一般的内齿圈的加工方法生产工序长,制得的内齿圈硬度低,且材料消耗和产品能耗都比较大,造成成本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齿圈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齿圈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锻造初步成型:选用市售的普通钢,依据图纸要求预留余量,初步锻造成型;b、抛磨处理:将步骤a初步成型的工件进行抛磨处理,除去表面毛刺和杂质颗粒;c、采用滚齿机进行加工至符合设计要求;d、精加工:对步骤c得到的工件的齿形进行面曲倒角加工;e、软氮化处理:将步骤d得到的工件进行软氮化处理f、抛丸防锈处理。优选的,步骤e中软氮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工件表面用清洗干净,除去工件表面的铁屑和油污,清洗后装炉;b、工件进炉后,对炉子进行升温,升温的同时通入氨气,通入氨气的流量为200-250l/h,炉子温度升至650℃-700℃后停止升温;之后把炉子上的旋盖开到直通,点火燃烧;c、燃烧的过程中滴入-,滴速为30-50d/m;之后增大氨气通入量至300-400l/h,之后检查有无漏气,若无漏气,则进行恒温,恒温时间为120min-180min;d、若无漏气,将步骤c中的氨气通入量降为250-2800l/h,将-的滴速降为20d/m,扩散时间为20min-40min;e、出炉前,炉盖升起点火燃烧一下,把炉内废气通过燃烧排放出去,再启盖出炉空冷,完成软氮化。优选的,所述步骤f中抛丸防锈处理方法为:将工件进行研磨钢丸靶向抛丸处理,使齿根处得到充分强化,抛丸后的工件浸泡防锈水2-4min后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操作工艺简单,制得的内齿圈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好,延长了内齿圈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采用软氮化工艺能够进一步提高内齿圈表面硬度,有效提高了内齿圈的综合使用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内齿圈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锻造初步成型:选用市售的普通钢,依据图纸要求预留余量,初步锻造成型;b、抛磨处理:将步骤a初步成型的工件进行抛磨处理,除去表面毛刺和杂质颗粒;c、采用滚齿机进行加工至符合设计要求;d、精加工:对步骤c得到的工件的齿形进行面曲倒角加工;e、软氮化处理:将步骤d得到的工件进行软氮化处理f、抛丸防锈处理。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软氮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工件表面用清洗干净,除去工件表面的铁屑和油污,清洗后装炉;b、工件进炉后,对炉子进行升温,升温的同时通入氨气,通入氨气的流量为200l/h,炉子温度升至650℃后停止升温;之后把炉子上的旋盖开到直通,点火燃烧;c、燃烧的过程中滴入-,滴速为30d/m;之后增大氨气通入量至300l/h,之后检查有无漏气,若无漏气,则进行恒温,恒温时间为120min;d、若无漏气,将步骤c中的氨气通入量降为250l/h,将-的滴速降为20d/m,扩散时间为20min;e、出炉前,炉盖升起点火燃烧一下,把炉内废气通过燃烧排放出去,再启盖出炉空冷,完成软氮化。本实施例中,步骤f中抛丸防锈处理方法为:将工件进行研磨钢丸靶向抛丸处理,使齿根处得到充分强化,抛丸后的工件浸泡防锈水2min后取出。实施例二:一种内齿圈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锻造初步成型:选用市售的普通钢,依据图纸要求预留余量,初步锻造成型;b、抛磨处理:将步骤a初步成型的工件进行抛磨处理,除去表面毛刺和杂质颗粒;c、采用滚齿机进行加工至符合设计要求;d、精加工:对步骤c得到的工件的齿形进行面曲倒角加工;e、软氮化处理:将步骤d得到的工件进行软氮化处理f、抛丸防锈处理。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软氮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工件表面用清洗干净,除去工件表面的铁屑和油污,清洗后装炉;b、工件进炉后,对炉子进行升温,升温的同时通入氨气,通入氨气的流量为250l/h,炉子温度升至700℃后停止升温;之后把炉子上的旋盖开到直通,点火燃烧;c、燃烧的过程中滴入-,滴速为50d/m;之后增大氨气通入量至400l/h,之后检查有无漏气,若无漏气,则进行恒温,恒温时间为180min;d、若无漏气,将步骤c中的氨气通入量降为280l/h,将-的滴速降为20d/m,扩散时间为40min;e、出炉前,炉盖升起点火燃烧一下,把炉内废气通过燃烧排放出去,再启盖出炉空冷,完成软氮化。本实施例中,步骤f中抛丸防锈处理方法为:将工件进行研磨钢丸靶向抛丸处理,榨油机榨圈生产厂家,使齿根处得到充分强化,抛丸后的工件浸泡防锈水4min后取出。实施例三:一种内齿圈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锻造初步成型:选用市售的普通钢,依据图纸要求预留余量,初步锻造成型;b、抛磨处理:将步骤a初步成型的工件进行抛磨处理,除去表面毛刺和杂质颗粒;c、采用滚齿机进行加工至符合设计要求;d、精加工:对步骤c得到的工件的齿形进行面曲倒角加工;e、软氮化处理:将步骤d得到的工件进行软氮化处理f、抛丸防锈处理。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软氮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工件表面用清洗干净,除去工件表面的铁屑和油污,清洗后装炉;b、工件进炉后,对炉子进行升温,升温的同时通入氨气,通入氨气的流量为220l/h,炉子温度升至680℃后停止升温;之后把炉子上的旋盖开到直通,点火燃烧;c、燃烧的过程中滴入-,滴速为40d/m;之后增大氨气通入量至350l/h,之后检查有无漏气,若无漏气,则进行恒温,恒温时间为150min;d、若无漏气,将步骤c中的氨气通入量降为260l/h,将-的滴速降为20d/m,榨油机榨圈定制,扩散时间为30min;e、出炉前,炉盖升起点火燃烧一下,把炉内废气通过燃烧排放出去,再启盖出炉空冷,完成软氮化。本实施例中,步骤f中抛丸防锈处理方法为:将工件进行研磨钢丸靶向抛丸处理,使齿根处得到充分强化,抛丸后的工件浸泡防锈水3min后取出。实验例:采用普通工艺和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工艺加工内齿圈,之后对内齿圈的表面硬度和基体硬度进行检测,得到数据如下表:表面硬度hv基体硬度hb普通工艺410220实施例一657228实施例二664231实施例三682252由以上表格数据可知,实施例三加工得到的内齿圈能够达到佳性能。本发明操作工艺简单,制得的内齿圈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好,延长了内齿圈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发明采用软氮化工艺能够进一步提高内齿圈表面硬度,有效提高了内齿圈的综合使用性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
外齿圈压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外齿圈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齿圈压装工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外齿圈的外圆面上滚齿都是先将单个齿圈固定在滚齿机上,再进行滚齿,加工效率低,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外齿圈压装工装,欲将一组外齿圈压装在工件套外面,以便后续批量滚齿。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齿圈压装工装,其特征在于:该压装工装由上移动组件和下定位组件构成,其中:所述上移动组件包括上水平压板(1)和水平下压环 (3),其中上水平压板(1)与压机(y)的压头(yt)同轴固定,该上水平压板(1)的下板面通过一组竖直连接柱(2)与所述水平下压环(3)顶面同轴固定,该竖直连接柱沿周向设置; [0005]所述下定位组件与上移动组件的轴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包括下定位座(4)和下压盖(7),其中:所述下定位座(4)固定在所述压机(y)的工作台(yg)上,在下定位座内通过径向块(4a)同轴连接有一个定位柱(4b),该定位柱上端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部;所述下定位座(4)顶面同轴支撑有一个下压装套筒(5),该下压装套筒的外径大于下定位座(4)的外径,在下压装套筒(5)内通过径向柱(5a)同轴连接有一个定位套(5b),该定位套中心孔的下部与所述定位柱(4b)上端的圆锥部相配合;所述下压装套筒(5)上方同轴设有一个下压装定位套筒(6),这两个件均用于套装外齿圈(w),且下压装套筒(5)外面一次可以套装8-10个外齿圈(w);所述下压装定位套筒(6)的高度高于下压装套筒(5),该下压装定位套筒的外壁为上小、下大的圆锥面,其下端的外径与下压装套筒(5)的直径相同;所述下压装定位套筒(6)中心孔的下端设有一个下环形凸台(6a),该下环形凸台与所述下压装套筒 [5]的内孔壁贴合; [0006]所述下压盖(7)的开口朝下,并可套在所述下压装定位套筒(6)外面,并在所述上移动组件的作用下,向下压所述外齿圈(w),当下压盖(7)内顶面接触下压装定位套筒(6)顶面时,刚好将下压装定位套筒(6)上套装的所有外齿圈(w)压到所述下压装套筒(5)上。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移动组件只能在压机的压头带动下上下移动,而下压装套筒(5)、下压装定位套筒(6)和下压盖(7)是可以拆卸的。下压装套筒(5)上先套装的是已经滚好齿的外齿圈(w),而下压装定位套筒(6)上先套装的是未滚齿的外齿圈(w),且下压装套筒(5)和下压装定位套筒***)的外齿圈(w)数目及规格相同。压装时,上移动组件向下压下压盖(7),并将下压装套筒(5)上滚好齿的外齿圈(w)压到下压装套筒(5)外面,而下压装定位套筒(6)上未滚齿的外齿圈(w)则被压装到下压装套筒(5)上,以便后续将带有为滚齿外齿圈(w)的下压装套筒(5)装夹到滚齿机上,进而进行滚齿操作。 [0008]完成滚齿加工后,又将带有已滚齿外齿圈(w)的下压装套筒(5)装到下定位座(4)上,然后在下压装套筒(5)上面装上下压装定位套筒***),沈阳榨油机榨圈,其次在下压装定位套筒(6)外面套装有一组未滚齿的滚齿外齿圈(w),后在下压装定位套筒(6)上部套装下压盖(7),从而通过下压盖(7)将下压装定位套筒(6)上未滚齿的滚齿外齿圈(w)压装到下压装套筒 (5)上,并同时将下压装套筒(5)的已滚齿外齿圈(w)压到下定位座(4)上,以便人工取下已滚齿的外齿圈(w),并如此往复循环操作。 [000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将已加工的外齿圈从下压装套筒上取下,并同时将未滚齿的外齿圈压装到下压装套筒上,以便后续工序-带有未滚齿外齿圈的下压装套筒装夹到滚齿机上滚齿,且下压装套筒上可以压装8-10个外齿圈,这样就能大幅提高滚齿效率,从而-地现有技术加工效率低的缺陷,且本工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实施。 [0010]在本案中,所述下定位座⑷通过径向块(4a)与定位柱(4b)焊接固定。 [0011]为了便于连接,所述上水平压板(1)通过螺栓与压机(y)的压头(yt)固定。 [00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将已加工的外齿圈从下压装套筒上取下,并同时将未滚齿的外齿圈压装到下压装套筒上,以便后续工序-带有未滚齿外齿圈的下压装套筒装夹到滚齿机上滚齿,且下压装套筒上可以压装8-10个外齿圈,这样就能大幅提高滚齿效率,从而-地现有技术加工效率低的缺陷,榨油机榨圈厂家,且本工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实施。
式齿圈淬火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淬火装置,-涉及一种齿圈的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2]齿圈在淬火过程中,容易因加热温度不均匀、冷却不均匀等问题导致齿圈变形;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较好的方法控制齿圈的淬火变形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浸入式齿圈淬火装置,以解决齿圈在淬火时容易因加热温度不均匀、冷却不均匀等原因造成淬火变形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浸入式齿圈淬火装置,包括淬火液槽、竖直设置在淬火液槽中的一液压缸、垂直固定在一液压缸活塞杆上的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板上的防水电机、垂直固定在防水电机竖直转轴上的载件板、设置在载件板上与齿圈外圆面配合以定位齿圈的弧形定位块、设置在载件板上方的感应线圈、以及驱动感应线圈上下移动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通过支架固定,所述淬火液槽中还设置有对支撑板上下运动进行导向的导向杆。 [5]进一步,所述淬火液槽的底部上还设置有电机搅拌装置。 [6]进一步,所述载件板上设置有凹槽和过液孔。 [7]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环形支板,所述环形支板上设置有支撑载件板的平面推力轴承。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浸入式齿圈淬火装置,其通过电机驱动载件板旋转,从而能消除齿圈各部与感应线圈之间的间隙不同造成的加热温度不均匀的问题,并且采用浸入式冷却,齿圈完全浸泡在淬火液中,齿圈与淬火液接触均匀,从而能消除齿圈因冷却不均匀造成的变形问题,可很大的提高齿圈淬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