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压头、温度和时间
浇注时压头越高对浇注系统和铸型的冲刷越大,冲坏涂料造成进砂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不同大小的铸件压头要有所不同。要选择容量合适的浇包,浇包要尽可能降低浇注高度,包嘴尽量靠近浇口杯,应避免用大包浇小活。 浇注温度越高,砂型对铸造的影响,对涂料性能要求就越高,就越容易产生粘砂夹渣等缺陷,应选择合适的浇注温度。对于灰铸铁件,出炉温度可在1480℃左右,离心铸造选用的涂料种类,浇注温度为1380-1420℃;球铁铸件出炉温度应在1500℃以上,浇注温度为1420-1450℃;铸钢件浇注温度为1480-1560℃。一箱需铁水300-500公斤的铸铁件浇注时间可控制在10-20秒左右。
4、负压
消失模铸造的浇注过程一般都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的,通州区铸造,负压的作用是紧实干砂、加气、提高充型能力,在真空密封条件下浇注-了工作环境。负压度的大小对铸件有很大影响,过大的负压度使金属液流经开裂、裂纹处时吸入干砂和夹杂物的可能性增加,也使铸件的粘砂缺陷增加。过快的充型速度增加了金属对浇道和铸型的冲刷能力,易使涂料脱落进入金属,也容易冲坏涂料层造成进砂。对于铸铁件,合适的负压度一般0.025-0.04mpa。
熔化操作小当会对合余的品粒组织产生影响。对于不同的铸造金属,必须采取小同的熔化工艺。(1)冲天炉熔化灰铸铁 鼓风量和焦炭不平衡,会造成过量增碳。例如,底焦高度过高和降低鼓风量会造成过量增碳。当炉衬熔蚀后,增碳会-。因为冲天炉直径变大后,为了保持同样的含碳量,需增加鼓风量。在过高的温度下熔化会增加碳量,如果采用热风熔炼,就会遇到这种情况。
(2)可锻铸铁 炉料称重或配料中产生的偏差会导致化学成分的变化;炉内鼓风量没有-,会影响化学成分的控制;熔化过热或火焰中充烟,都会造成增碳。(3)黄铜和青铜 采用脏污的坩埚,以及在坩埚的底部和侧壁处留有上一炉熔化时所残余的凝壳或金属薄层,都会造成对下一次熔化的污染,因此生产中应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废料,防止在金属炉料内掺入会产生气体的原材料,如湿的、油污染的或其他脏污的材料。(4)铝 因熔化温度控制不当而使铝液过热,是造成铝合金晶粒粗大的常见原因。因此生产中应将过热的铝液缓慢地冷却下来,使其降到较低的浇注温度。此外,在配料过程中粗心大意或者炉料污染,也会引起晶粒粗大缺陷。
(1)未能实现顺序凝固 浇注系统未能-地实现顺序凝固,通常是造成晶粒粗大的原因。对于截面变化急剧的铸件,必须允分注意内浇口的数量和位置。为了进行补缩,在冒口的作用区保持灼热的熔融金属,会使厚截面的冷却速度降低到产生粗大晶粒的程度。冒口设计不当,如冒口颈过长,冒口垫设计不当,或冒口尺寸太大,都会在较厚截面处造成过多热量的汇集。
(2)易于造成热汇的浇冒口分布 同样,为了对厚截面进行补缩,常会在局部区域造成过分的热量汇集。例如,因为侧冒口会造成厚截面的过热并减缓冷却速度,所以有时不便于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实际生产中需通过合理的冒口设计,尽可能减小冒口的尺寸。
(3)在内浇口或冒口与铸件连接处造成局部热节 内浇口或冒口颈部较短,对于补缩是有利的,但却会使横浇道或冒口太靠近铸件,如何解决离心铸造凝固问题,减缓了该部位的冷却速度。而增大冒口颈部,又会给补缩带来问题。因此的措施是采取有效的冒口设计,尽可能减少冒口的尺寸,不使横浇道和冒口过于接近易于形成粗大品粒的关键截面,恰当地设置横浇道和冒口,以实现补缩。
(4)内浇口数量不足 内浇口数量太少,不仅易于造成冲砂,同时还会造成局部热节和粗大晶粒组织。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所有的铸造金属中,即使是浇注温度较低的铝合金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因为浇口数量太少,会导致产生缩松缺陷。这种缩松缺陷可能会掩盖由于同样原因造成的晶粒粗大的缺陷。实际上,当晶粒粗大缺陷-恶化时,就变成了一种缩松缺陷,因而对这两种缺陷的-措施,常常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