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某温度以上,覆膜砂,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很快放入淬火冷却介质中,使其温度骤然降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降温条件急速冷却,而获得以马氏体或下贝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的热处理方法。淬火能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铸造用覆膜砂,但要降低其塑性。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有水、油、碱水和盐类溶液等。
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具、模具、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
二、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某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得到的组织通常是索氏体。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对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粒,提高综合力学性能。
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更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小一些,其力学性能也有所提高。
金属液在凝固过程中陷入金属中的气泡,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称为气孔。还有气眼、气泡、呛火、呛等非正规名称,是孔壁光滑的孔洞类铸造缺陷。
目视特征:是指肉眼看到的铸件缺陷的形态特征,是区分气孔、缩孔、砂眼、加渣及确定气孔种类性质的依据。
1、形状:一般为球形或近似于球形、泪滴形、梨形、蠕虫状、长针形等气孔孔洞。
2、表面面貌:在肉眼观察下,气孔孔壁是平滑的,表面颜色有的发亮,有的金属---,有的发蓝,灰铸铁孔洞表面有的附着一层碳膜。 3、尺寸:由于形成气孔原因复杂,尺寸变动是无规律的,铸铁铸造用覆膜砂,有的大到10至20几毫米,有的小到不到1毫米。
4、部位:是指孔洞在铸件截面中的位置,一般可分为表面气孔,一落砂就可发现,内部气孔只有在机加工后才能显示出来,有的皮下气孔在喷砂后或机加工去除表面硬皮后才能发现。多出现在浇注位置的上面。
5、危害性:气孔是铸件常见和多发性缺陷,一般情况下,气孔使铸件报废数量约占铸件废品率的25%-80%。
6、气孔种类:从气孔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形成机理来分类,气孔可分为5种,及侵入气孔、裹挟气孔、析出气孔和内外反应气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