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机场光伏电站发电表现亮眼
据了解,光伏发电,梧州西江光伏电站,利用机场跑道旁的场地建设-集中并网的光伏电站,并在光伏板下种植农作物的复合项目在国内尚属鲜见。项目建成后,光伏发电原理,年均发电量可达5558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7万吨,减排-约4.8万吨。项目方还会向当地群众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后期的运营和发展也将带动地方群众-,预计每年可为地方增加税收100余万元。
自本世纪初以来,在清洁能源发展政策的驱动下,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光伏平价上网的到来,行业步入-性增长阶段。虽然受经济危机、贸易摩擦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一些波动,但在气候变暖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的重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排放正逐步成为的共识。截至2021年11月,已经有177个-或正在考虑加入净零排放承诺行列,显示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决心。历年来,新增装机规模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光伏光伏发电,行业发展日趋成熟,2007-2021年新增光伏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3.64%,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光伏发电太阳能,临高县调楼镇大力实施光伏温棚工程,大棚上面建光伏电池板,大棚里种瓜菜,一地两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且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创业,增收-,为推动-蓄势赋能。
调楼镇社会服务中心主任谢世茏介绍,“光伏+农业”不仅实现了空间上的互补,而且实现了在时间和季节上“全年候”。使光伏科技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振兴新路子,促进企业与农民增收。
太阳能光伏所发电量可以支持大棚的灌溉系统,对植物进行补光、解决温室大棚冬季供暖需求,提高大棚温度,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可有效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农光互补双层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