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初,当时的方法和设备都较差,加以坝工设计、施工水平也不高,大坝-时有发生。出名的有1928年美国的圣·弗朗西斯坝-,1959年法国的马尔帕塞拱坝-,1963年意大利的瓦依昂水库滑坡,都造成很大损失,引起社会震动,促使许多制定大坝安全监测法规,改进监测技术和监测仪器,使大坝监测工作得到很大发展。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实现了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美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都在其国内建立机构进行大坝安全监测资料的集中处理。中国的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开始于50年代中期,60年代逐步研制和生产了各种监测仪器,制定了《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等有关规定。80年代研制并应用了遥测垂线坐标仪、倾斜仪、水位计、激光准直设备等新仪器新设备,在龚咀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东江水电站等大坝上实现了内部观测仪器自动测量和自动处理,建立了全部性的大坝安全监测机构和资料分析中心,开始制定各种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技术规范。
水库作为我国水利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重要的作用,对水库水坝进行严密监测,对于我国的水利建设拥有过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在自动化监测方面的技术积累,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善的水库水坝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水库水坝-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可视化。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提供一套-、实用的水库水坝监测与预警系统解决方案,并同步研发了slu闸坝监测系统,可完成闸前水位、尾水水位、入出库、发电机负荷、总流量、降雨量等关键信息监测以及闸门反向控制,远程报警等功能。
大坝安全监测是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水库大坝安全性态的重要手段,是科学调度、安全运行的前提。近年来,百色市澄碧河水库管理中心-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水平,借助科技力量让大坝更有“-”,振动监测价格,依托上百个传感探测设备紧盯每一滴渗流、触知每一丝变形,-减少了人工观测频次,降低了运行管理成本,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