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
4.4.1 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
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
4.4.2 检查井在直线管段的嘴大间距应根据疏通方法等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宜按本规范表 4.4.2 的规定取值。
表 4.4.2 检查井嘴大间距
管径或暗渠净高 嘴大间距m
mm 污水管道 雨水合流管道
200~400 40 50
500~700 60 70
800~1000 80 90
1100~1500 100 120
1600~2000 120 120
4.4.3 检查井各部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井口、井筒和井室的尺寸应便于养护和检修,爬梯和脚窝的尺寸、位
置应便于检修和上下安全;
2 检修室高度在管道埋深许可时一般为 1.8m,污水检查井由流槽顶起算,
雨水合流检查井由管底起算。
4.4.4 检查井井底宜设流槽。污水检查井流槽顶可与 0.85 倍大管管径处
相平,雨水合流检查井流槽顶可与 0.5 倍大管管径处相平。流槽顶部宽度
宜满足检修要求。
4.4.5 在管道转弯处,检查井内流槽中心线的弯曲半径应按转角大小和
管径大小确定,但不宜小于大管管径。
4.4.6 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的井
盖与井座。
4.4.7 检查井宜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井盖。位于路面上的井盖,宜与路
27
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井盖,不应低于地面。
4.4.8 在污水干管每隔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需要时可设置闸槽。
4.4.9 接入检查井的支管接户管或连接管管径大于 300mm 时,支管
数不宜超过 3 条。
4.4.10 检查井与管渠接口处,应采取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4.4.11 在排水管道每隔适当距离的检查井内和泵站-检查井内,宜设
置沉泥槽,-宜为 0.3~0.5m。
4.4.12 在压力管道上应设置压力检查井。
2.1.1 排水工程 sewerage engineering, wastewater engineering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工程。
2.1.2 排水系统 sewer system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污水和雨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
总体。
2.1.3 排水制度 sewerage system
在一个地区内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方式。它有合流制和分流制
两种基本方式。
2.1.4 排水设施 wastewater facilities
排水工程中的管道、构筑物和设备等的统称。
2.1.5 合流制 combined system
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2.1.6 分流制 separate system
用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和输送各种城市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2.1.7 城镇污水 urban wastewater
城镇中排放各种污水和废水的统称,它由综合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入
渗地下水三部分组成。在合流制排水系统中,还包括被截留的雨水。
2.1.8 城镇污水系统 urban wastewater system
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城镇污水的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
2.1.9 城镇污水污泥 urban wastewater sludge
城镇污水系统中产生的污泥。
2.1.10 旱流污水 dry weather flow, dwf
合流制排水系统晴天时输送的污水。
2.1.11 生活污水 domestic wastewater,sewage
居民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是厕所、洗涤和洗澡产生的污水。
2.1.12 综合生活污水 comprehensive sewage
3
由居民生活污水和公共建筑污水组成。
2.1.13 工业废水 industrial wastewater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2.1.14 入渗地下水 infiltrated ground water
通过管渠和附属构筑物破损处进入排水管渠的地下水。
2.1.15 总变化系数 peak variation factor
醉高日嘴高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2.1.16 径流系数 runoff coefficient
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水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2.1.17 暴雨强度 rainfall intensity
在某一历时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内的降雨-,双壁波纹管,工程上常用单
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降雨体积表示。
2.1.18 重现期 recurrence interval
在一定长的统计期间内,等于或大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
间隔时间。
2.1.19 降雨历时 duration of rainfall
降雨过程中的任意连续时段。
2.1.20 汇水面积 c-hment area
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面积。
2.1.21 地面集水时间 inlet time,concentation time
雨水从相应汇水面积的远点地面径流到雨水管渠入口的时间,简称集
水时间。
2.1.22 截流倍数 interception ratio
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降雨时被截流的雨水量与设计旱流污水量的比值。
2.1.23 排水泵站 drainage pumping station
污水泵站、雨水泵站和合流污水泵站的统称。
2.1.24 污水泵站 sewage pumping station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抽送污水的泵站。
7、1 一般规定
7.1.1 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回填至管顶以上一倍管径高度。
7.1.2 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7m范围内,必须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机回填。
7.1.3 管顶0.7m以上部位的回填,可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或-。
7.1.4 回填前应排出沟槽积水。不得回填淤泥、有机质土及冻土。回填土中不应含有石块、砖及其他杂带有硬棱角的大块物体。 7.1.5 回填时应分层对称进行,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0.2m,以-管道及检查井不产生位移。
7、2 回填材料及回填要求
7.2.1 从管底到管顶以上0.4m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可采用碎石屑、粒径小于40mm的沙砾、中粗黄砂、粉煤灰或开挖出来的易于夯实的良质土。
7.2.2 设计管基支承角2α范围内必须用中粗砂填充密实。
7.2.3 管道位于车行道下,铺设后即修筑路面或管道位于软土地层以及低洼、沼泽、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时,沟槽回填应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或石屑分层回填至管顶以上0.4m,在往上可回填良质土。
7.2.4 回填土的压实度详见下表。管顶0.4m以上若修建道路则按道路规范要求执行。 沟槽回填土压实度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