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活动涵盖了物品从原材料形态经过生产环节的半成品、产品形态,后通过流通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上的全过程。同时,还包括物品的回收和废弃物的处理过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环节。因此,调整物流的法律规范也应涉及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搬运、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上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法规等不同的层次。再加上物流活动本身有较强的技术性,物流公司,而且物流活动日益国际化。一般的经营活动相比,物流活动中法律适用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广泛性和复杂性、较强的国际性和技术性等特点。了解物流活动法律适用的特殊性,对于物流经营者-经营,正确处理物流活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物流活动争议和-,维护自身-权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中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当前,第三方物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而许多物流企业却不能准确把握物流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趋势,仅局限于提供物流基本服务功能,热衷于盲目的网络化地域扩张,缺乏合理的市场定位。由此导致物流服务价格竞争,市场拓展乏力,物流专线,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准确进行市场定位、赢得客户认同并形成竞争优势,这是事关第三方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现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根据自身能力、外部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市场定位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企业的价值取向。后,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其市场定位和价值取向来选择其企业的商业模式。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占领的市场份额。本章主要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细分市场定位、价值取向和商业模式的选择问题,就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准确定位市场,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作出正确的商业模式选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