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推进智能制造中鼓励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短板补充,机械臂,但也会由此导致对智能制造的误解而造成较大损失。比如在建智能产线时,因为不明确什么是智能制造,而将只建成了具有基础自动化、mes和erp的产线,误认为是智能产线。此类产线缺乏的正是智能制造的中心:智能系统。这类只有数据看板的产线只有-可以运行,机械臂技术,问题较多,甚至出现了对此类智能产线投入则“快死”,不投入则“慢死”的两难境地。机械化-产品能生产出来,自动化使得产品能自动生产出来(机器代人),数字化以大量数据便于审核,以-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实现,而智能化-优化和无人操作。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地球制造业的重要趋势。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工厂企业需要找到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以-昂贵的劳动力成本和应对快速更新的产品需求。而工业4.0模式的出现,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构建智能工厂,采用物联网连接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再到交付整个过程实现可视化管理,那么如何构建智能工厂?
中国多数企业机械化阶段已基本完成,所处阶段是自动化和数字化,而智能化则-开始,机械臂,而且智能制造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的首尾两端,很少运用于生产过程。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策略是鼓励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短板补充,侧重于扶持智能化,侧重于扶持中心领域生产过程的优化。
搞“制造”,应精于机械、工艺、产品和自动化等工程问题;而搞“智能”应精于工程建模、机器学习(基于在线数据)和智能系统架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