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材料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丰富、应用-良,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多个工业领域,如橡胶、造纸、塑料、涂料等行业。但我国却不是碳酸钙的生产强国,尤其是在多孔、超细、功能性碳酸钙等方面仍以进口为主。近几年对多孔碳酸钙的研究也开始成为一大-。
国外早开始研究多孔碳酸钙的是日本。
1993年,碳酸钙,日本兴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通过高温煅烧重质碳酸钙粒子制得多孔碳酸钙用作填充料和食品添加剂等。
1995年,日本maruo钙有限责任公司在低温15-30℃条件下,通过碳酸钙与磷酸化合物反应制备多孔碳酸钙,该方法成本较低。
1996年,日本的kond的只是产权-c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制备出具有-的吸油、吸水性能的多孔碳酸钙。
此后,碳酸钙生产厂家,国外学者对多孔碳酸钙的研究方向转到应用方面。因为其优异的吸附能力,大多数研究者对其研究的焦点集中于负载方面,或者在环境方面作为吸附剂使用。
国内则更注重制备新方法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获得的比表面积和更规则的粒径分布,研究成果还未得到工业应用。
我们知道,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是根据碳酸钙生产方法的不同而分的,他们在本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很多人对于他们有时还是分不清楚,下面,我们就跟大家简单介绍重质碳酸钙与轻质碳酸钙的三大区别,希望大家不要在这上面犯错了。
1、制作过程不同。
轻质碳酸钙采用碳化法,是将石灰石与白煤按一定比例混配后,经高温煅烧、水-、-碳化,食品级碳酸钙,再经离心脱水、干燥、冷却、粉碎、过筛即得成品。
重质碳酸钙采用粉碎法,将含caco3在90%以上的白石用雷蒙磨或其它高压磨经粉碎、分级、分离,而制得的成品。
轻质碳酸钙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不同的制作方法使得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大放光彩。
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上用途甚广。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所以既是钙盐也是碳酸盐。活性碳酸钙和非活性碳酸钙主要有一下几点区别。
1.疏水性,活性碳酸钙表面经有机活性剂包覆处理,碳酸钙的反应,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能,是活性钙与非活性产品-的区别。鉴别的方法也较为简单:取少许产品置于清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搅拌后产品绝大部分悬浮于水面上,水质清澈不浑浊,则为活性钙;若产品全部或绝大部分沉入水中,水变浑浊,则为非活性产品。
2.流动性,活性钙产品由于表面被表面张力较低的有机活性剂分子包覆,其比表面能较未活化产品低,颗粒之间的黏滞阻力降低,颗粒的流动性能提高,因此粉体具有类似于液体的流动性,非活性产品的流动性能明显较差。应注意在温度、湿度及产品水分等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比。
3.分散性,由活性产品具有-的流动性能就可以看出其分散的差异,活性钙产品由于分散好,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与基料-的相溶性和分散性。颗粒的穿透能力也较强,也容易形成粉尘,普通编织袋急包装的产品在装卸和使用过程中粉尘较大。
4.颗粒粒度不同,于活性钙产品表面活性剂降低颗粒的表面能,使颗粒团聚结合力减弱,颗粒的粒度会明显减小,通过扫描电镜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活性钙与非活性钙产品。
5.吸油值不同,活性钙产品颗粒减小,使颗粒间的空隙率减小,同时颗粒的微观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因此在检测产品的吸油值时,活性钙产品较非活性产品低。
6.碳酸钙含量不同,活性钙产品中一般有机活性剂含量为1.0%-5.0%,因此其碳酸钙含量较非活性产品低1%-5%。粒径越小的活性钙产品如纳米碳酸钙,表面活性剂含量越高,其碳酸钙含量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