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应用的自动焊机器人主要分日系、欧系和国产三种。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下、fanuc、-越、川崎等公司的产品。欧系中主要有德国的kuka、cloos、瑞典的abb、意大利的comau及奥地利的igm公司。
我国自动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铁路机车等几个主要行业。汽车是自动焊的1大用户,也是早用户。早在70年代末,上海电焊机厂与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合作研制的直角坐标机械手,成功地应用于上海牌轿车底盘的焊接。“一汽”是我国早引进自动焊的企业,1984起先后从kuka公司引进了3台点焊机器人,用于当时“红1旗牌”轿车的车身焊接和“解放牌”车身顶盖的焊接。1986年成功将自动焊应用于前围总成的焊接,焊接型机器人供应商,并于1988年开发了机器人车身总焊线 。
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建立在基于开源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上,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设计,焊接型机器人报价,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开放性。整个控制器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硬件驱动层、-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分别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应不同层次的开发,系统中各个层次内部由若干个功能相对对立的模块组成,连云港焊接型机器人,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该层次所提供的功能。
(3)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通过各种信息,焊接型机器人厂家,对机器人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维护,是-机器人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4)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技术:当前机器人的应用工程由单台机器人工作站向机器人生产线发展,机器人控制器的联网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控制器上具有串口、现场总线及以太网的联网功能。可用于机器人控制器之间和机器人控制器同上位机的通讯,便于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监控、诊断和管理。
焊接机械手是从事负重作业的工业机器人。根据-化组织iso工业机器人术语标准焊接机械手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多用途的、可重复编程的自动控制操作机manipulator,具有三个或更多可编程的轴,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为了适应不同的用途,机器人-一个轴的机械接口,通常是一个连接法兰,可接装不同工具或称末端执行器。
焊接机械手之所以能够占据整个工业机器人总量的30%以上,与负重这个特殊的行业有关,负重作为工业“搬运工”,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加工手段,同时由于负重的物体过于庞大,人工负重难以进行,搬运的速度对产品生产效率起决定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