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雕琢:雕琢必须先从大处着眼,用锤子、凿子等工具琢出山峰的大体轮廓,然后进行精细加工。切记:加工时尽量保持上水石的自然美态。
3、胶合:胶合能起到尽善完1美的作用。它的要点: 几块石料的石质、纹理、颜色及-都要相仿。 为了不影响石峰的吸水,应横向迭拼,不可上下拼接。
四小景点缀 小景点缀是为了达到众星捧月的艺术效果。它的方法有:
1、上苔方法是:将荫棚、或温室中花盆外壁上生长的青苔,用刀刮下,轻轻搓碎,然后用毛刷蘸碎苔点种于山峰的缝穴1内,接着置于阴处并经常喷水,青苔很快就能布满石峰。
2、栽树方法是:以“丈山尺树”要求,选择合适的树种,并按照大自然的生长规律种植。石缝间宜植根系裸1露、树千弯曲、树姿玲珑的树种,且枝细、叶小、根浅的植物。大型盆景可种小型五针松、罗汉松、虎刺梅等。中小型盆景常以景天科的一些细叶常绿草本来代替树木。
3、摆件方法是:依形就势,顺其自然,巧妙地结合地形,或傍山,或依水,或靠洞,汉南假山,或凌空,假山制作,配合盆景中的自然景物来表现风景意境。可参照国画画论中对风景建筑及设施的位置来摆放。应注意:摆件大小,应掌握近大远小,低大高小的透1视原则。而数量,根据盆景主题、意境、规格等具体情况而酌定。
公元六世纪后期开始的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1上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昌盛的时期,也是中国赏石文化艺术昌盛发展的时期。众多的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搜求、赏玩天然奇石,假山盆景,除以形体较大而奇特者用于造园,点缀之外,又将“小而奇巧者”作为案头清供,复以诗记之,以文颂之,从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赏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这是隋唐赏石文化的一大特色,也-了中国赏石文化的一个-。曾先后在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九世纪初、中叶)手下担任过宰相的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文人墨客和藏石家。李德裕建“平泉山庄”,其中的怪石与奇花异树在当时就极负盛名,号称各地奇石“靡不毕致”,而奇石品种之多,仅有名号者既达数十余种。李德裕“平泉山庄”和诗人王建的“十二池亭”在造园艺术和景石,点缀方面,园林假山,都达到了-水平。大诗人白居易不仅有许多赏石诗文,他的《太湖石记》更是反映唐代赏石盛况及文化水准的代表作之一。白居易在文中早介绍了古代赏石品级的分等情况。他首先记述了好友、逐相牛僧孺(封号“奇章郡公”)因“嗜石”而“争奇聘怪”,以及“奇章公”家太湖石多不胜数而牛氏对石则“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情形,在白居易眼里,牛僧孺实为唐代-一藏石、赏石大家。
盆景假山制作方法:
1、构思设计:在假山制作前,必须要做到胸有成竹,制作哪一类盆景,哪一种盆景造型,都要确定好,否则就无从下手,根据构思,初步在沙盘中摆放出山体的形状。注意:假山的高低、大小要与浅口盆的大小比例协调。
2、粘合胶接假山:胶接山体,-一步,先要调好水泥胶浆,注意胶浆要随用随调,还要注意胶浆的稀稠度。第二步,石材加工,把需要胶接的山体用锤、凿、锯等工具加工出纹理和比较奇特的形状来。第三步,粘合山体,在需要粘合的山石两面用嵌板分别涂上水泥胶浆使山石吻合为一体,粘合时要注意,尽量使山石粘合处看不出断裂的痕迹,还要注意把粘合处多余的胶浆清除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