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柱绞车操作中的安全规定
1.回柱绞车司机要和回柱放顶工、看滑轮工、信号工密切配合,搞好回柱放顶工作。
2. 回柱绞车司机与回柱放顶工的联系,必须使用电铃信号装置(或辅以光电信号),信号规定如下:1次长铃――停车;连续2次铃――开车;连续3次铃――倒车松绳。电铃线不许明接,防爆铃盒不准打开。在操作过程中,一律听从信号指挥。信号不清,不准开车。开车时,雅安回柱绞车,绞车附近人员要及时躲开。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停车:1.绞车移动时。2.导轮移动或看守导轮人发出信号时。3.其他不安全情况或听见有人喊停车时。4.绞车附近、绞车与导轮间有人时。5.钢丝绳钩头距绞车或导轮1.5米时。
三、滑轮及滑轮柱子要符合下列规定:
1.滑轮支柱小头直径不小于200毫米,jh30回柱绞车,使用时大头向下,小头向上。
2.滑轮柱子顶端要有柱窝,---不小于500毫米,顶板破碎要加深柱窝,窝底加垫帽;底柱窝深不小于1 00毫米,底板破碎或松软要穿。
3.滑轮柱与底板成60。~75。。方向视两绳的合力方向而定。
4.滑轮必须拴在滑轮柱的下部,不得超过底板0.5米,上边缘必须与绞车滚筒成一直线。
5.滑轮底部应用半圆木或木板垫平,防止回柱时上下摆动。
6.拴滑轮的钢丝绳必须为直径不小于18毫米的新绳,不得使用旧钢丝绳。
7.滑轮的位置要---钢丝绳的一端对绞车中心,另一端和回柱方向成直线。
8.滑轮的滑动销子、轮夹、轮轴必须齐全,滑轮沟槽直径要大于钢丝绳直径的1/4。
9.在滑轮靠工作面一侧,应加打一对支柱,防止断绳-及拉倒工作面支柱。
四、工作时,必须集中精力,按信号操作。开车时不得远离绞车,必须站在柱后方。
回柱绞车保养与维修
1、绞车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绞车必须按规定及时加注润滑油。
3、如长时间搁置不用,必须选择干燥的地方存放。
4、电机维护可详见附送说明书。
5、绞车拆卸次序和装配相反,绞车应先拆成部件,然后再将各部件进行拆卸,jh8型回柱绞车,拆卸时应先拆卸出密封罩上体后,将滚筒部分、电机部件与底座的连接螺栓松开,并将该两部分拆掉,然后再将蜗轮箱从底座上拆掉。
蜗轮箱部分的拆卸是先将蜗轮箱盖拆下,再将蜗轮轴组件、蜗杆组件,齿轮组件等部件拆去,后将所有零件拆除。
6、拆卸绞车各部时,应注意各部位的调整垫片的数量和厚度,以便在重新装配部件时,保持绞车原有的装配精度,---要注意蜗杆端部的调整垫不得任意增减。
7、绞车在拆卸过程中,严禁用锤硬打硬砸,必须小心进行,不得损坏零件或碰伤其表面。
8、绞车应按实际情况,有计划安排小修、中修、大修计划,绞车的修理周期,修理内容,修理场所,根据煤炭部制定的《煤炭工业设计规范》一文中的有关章节,作如下规定:
a、小修:小修周期为三个月,一般在现场进行,主要调整更换13 钢丝绳和紧固连接件,并消部故障、补充或更换润滑油,清理绞车外表部分灰尘等。
b、中修:中修周期一般为9个月,中修在生产厂家进行,主要任务是全部拆开绞车各部分,清洗后检查磨损程度,更换已磨损的零件,消除小修时不能消除的故障,更换机器各部润滑油,恢复绞车工作能力和正常状况,中修后应进行试运转。
c、大修;大修周期为18个月,在生产厂家进行,其主要内容是拆开绞车全部零件(蜗轮圈和蜗轮毂不拆开)清洗和检查一切零件,修复或用新零件来替换已磨损的零件,全部恢复绞车的工作能力和正常状况,大修后应进行试运转,并进行油漆更新。
jh系列回柱绞车安全工作环境维护
(1)铠装电缆弯曲半径过小,使电缆的铠甲裂口、铅包裂纹。铠甲裂口、铅包裂纹,必然由此侵入潮气或水分,使电缆的绝缘损坏。
(2)电缆落在地上,甚至浸泡在水中。许多人对电缆落在地上,甚至浸泡在水中毫不在乎,不认为是故障,实际上许多电缆事故都是由此引起的。如各种机械性的压、挤、刨、刺或砸等使电缆绝缘损坏而漏电或短路的事故,大部分都由此引起。
(3)“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是造成漏电和相间短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电缆吊挂位置过低,电车头或矿车掉道时将电缆碰撞坏;电缆吊挂过高,巷道顶板来压时,由于支架变形将电缆挤坏。
(5)由于过负荷运行使电缆---、绝缘老化而损坏。
(6)回柱绞车拉或刮板输送机的大链刮等,将电缆拉断。
(7)电缆或电缆接头制作不合要求,造成相间短路或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