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晶合金的制备中,要选择合金成分以-合金具有极低的非晶形成临界冷却速度,从而获得-的非晶形成能力。在制备工艺方面主要有金属浇铸法和水淬法,其关键是快速冷却和控制非均匀形核。由于制备非晶合金粉末的技术相对成熟,因此多年来,采用非晶粉末在低于其晶化温度下进行温挤压、温轧、冲击固化和等静压烧结等方法来制备大块非晶合金,
粉末所有性能的总称。它包括:粉末的几何性能(粒度、比表面、孔径和形状等);粉末的化学性能(化学成分、纯度、氧含量和酸不溶物等);粉体的力学特性(松装密度、流动性、成形性、压缩性、堆积角和剪切角等);粉末的物理性能和表面特性(真密度、光泽、吸波性、表面活性、ze%26mdash;ta(%26ccedil;)电位和磁性等)。粉末性能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粉末冶金产品的性能。
1988年日本研制出第yi台工业型sps装置,粉末冶金生产,并在新材料研究领域内推广使用。1990年以后,日本推出了可用于工业生产的sps第三代产品,具有10~100t 的烧结压力和脉冲电流5000~8000a。近又研制出压力达500t,脉冲电流为25000a的大型sps装置。由于sps技术具有快速、低温、gao效率等优点,铜基粉末冶金,近几年国外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相继配备了sps烧结系统,加工粉末冶金,并利用sps进行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3]。1998年瑞典购进sps烧结系统,对碳化物、氧化物、生物陶瓷等材料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工作[4]。
国内近三年也开展了用sps技术制备新材料的研究工作[1,青岛粉末冶金,3],引进了数台sps烧结系统,主要用来烧结纳米材料和陶瓷材料[5~8]。sps作为一种材料制备的全新技术,已引起了-的广泛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