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的杀菌原理:因为细胞膜表面是带有负电荷的,而次氯酸是中性小分子,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并与其内部的dna和线粒体发生反应使其,直接杀菌。其次,次氯酸在杀菌、杀---过程中,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外壳,而且因其分子小,不带电荷,还可渗透入菌---体内与菌---体蛋白、-和酶等发生氧化反应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从而病原微生物。
次氯酸主要作为消毒剂使用,被广泛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饮具等的消毒。除上述用途外,次氯酸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次氯酸的重要历史时刻
1843年,法国化学家antoine jerome balard发现了次氯酸,方法是向一瓶中添加在水中的稀悬浮液。他还命名了次氯酸及次氯酸盐。
在次期间使用次氯酸盐溶液作为创伤伤口的剂之前,次氯酸的抗能力已经为人所知。
1940年代,伦敦的医院就开始使用含有次氯酸的雾化溶液来预防散布在空气中的病原体。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knox等人提出次氯酸是一种巯基,抑制---氧化是氯溶液杀菌性质的主要因素。
1976年,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 j. e.在白细胞氧化---过程中证明次氯酸存在,并证明次氯酸有着明显的杀菌作用。
1988年,南加州大学毒理学研究所mckenna和davies提出次氯酸使---失活是抑制dna的结果。当---暴露于次氯酸时,次氯酸---,dna合成会急剧下降。
次氯酸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较淡的次氯酸消毒剂的味道,次氯酸---公司,有效氯含量一般是50mg/l到200mg/l,ph值在4.0至6.5之间,次氯酸---报价,氧化还原电位在1040mv以上。在室温、密闭、避光的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在敞开、不避光的条件下,可自行分解在氧气、水和氯离子,所以没有有害残留。
次氯酸能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繁殖体、---、---和芽孢等。次氯酸是无机小分子,可以穿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导致微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