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管内混凝土的体积及高度满足上述要求后,剪断吊住隔水塞的铁丝进行开管,使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迅速推出隔水塞进入水中。以后一面均衡地浇筑混凝土,一面慢慢提起导管,导管下口必须始终保持在混凝土表面之下不小于1~1.5m。下口埋得越深,则混凝土顶面越平、越好,但混凝土浇筑也越难。在整个浇筑过程中,一般应避免在水平方向移动导管,直到混凝土顶面接近设计标高时,才可将导管提起,换插到另一浇筑点。一旦发生堵管,如半小时内不能排除,基础桩金属导管,应立即换插备用导管。待混凝土浇筑完毕,钻机导管,应清除顶面与水或泥浆接触的一层松软部分。
导管法水下浇筑混凝土1—钢导管;2—漏斗;3—接头;4—吊索;5—隔水塞;6—铁丝 导管直径约250~300mm不小于zui大骨料粒径的8倍,每节长3m,用快速接头连接,顶部装有漏斗。导管用起重设备吊住,可以升降。浇筑前,导管下口先用隔水塞混凝土、木等制成堵塞,隔水塞用铁丝吊住。然后在导管内浇筑一定量的混凝土,-开管前漏斗及管内的混凝土量要使混凝土冲出后-封住并高出管口。
灌注过程中导管提升不动,或灌注完成后导管拔不出来,统称为埋管。常因导管埋置过深所致。施工规范要求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宜控制在2~6m范围内,导管的zui佳埋深应根据砼的坍落度、初凝时间等参数进行确定。若已成埋管故障,处理方法宜采用插入一直径稍小的护筒至已灌注混凝土中,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表面的泥渣,之后派潜水工下至混凝土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混凝土表面切断,拔出安全护筒,重新下放导管灌注,该桩灌注完成后,上下断层间-以补强;补强方法参见下节论述。若桩径过小,赤峰导管,潜水工无法下到孔底工作时,可在吸出混凝土表面的泥渣后,采用输送直径100~150mm且水下连接一段钢管的混凝土泵,泵送余下的混凝土桩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