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饲喂方式
分期饲养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蚯蚓干回收大量收购,会因为在采收利用时无法分别大小,蚯蚓干回收报价满意,使已超过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导致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或未到收获期的幼蚓,提前采收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因此,蚯蚓干回收回收快速,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薄饲勤除成蚓每月投料2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3~4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按以往的经验,蚯蚓一般年收获3~5次。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同时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适湿度为70-75%。
3.空气:蚯蚓养殖的全过程均需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始终处于疏松、透气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四川蚯蚓干回收,必须时予以削减;饲养一段时间后可适当翻动1次基料,将上、下层基料翻动,调换位置,既可使下层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层基料湿度趋向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