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方法是以船、筏等运载工具沿各种水域航线载运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水路运输系统由运载工具、航道航线、港口码头组成。运载工具,早期是利用具有较大浮力的木材、竹竿作成的独木舟、排筏、木板船等,靠人力划动或风帆驱动;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钢板制作的“密封舱浮筒”式大轮船,码头短途运输,以各种动力机甚至核动力驱动,使水路运输的航速、航程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实现了洲际航行的目标。航道航线,内河航运及海港的进出港需勘测、疏浚出一定的航道,供一定吨位的船舶航行、靠岸之需。航道以设在水中的标志(如航标灯、灯塔等)醒目地显示出来。远洋航运要根据海底结构,及洋流状况开辟一定的航线,使两港之间实现快捷顺利地通航。
根据航行水运性质,水运分海运和河运两种。它们是以海洋和河流作交通线的,
海运
即海洋运输,是使用船舶等水运工具经海上航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等优点,但运输速度慢,且受自然条件影响。
河运
即内河运输,湖北码头运输,用船舶和其他水运工具,在国内的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它具有成本低、耗能少、投资省、少占或不占农田等优点,但其受自然条件-较大,速度较慢,连续性差。需要通航吨位较高的船舶,码头运输线路,窄的河道要加宽,浅的要挖深,有时还得开挖沟通河流与河流之间的运河,才能为大型内河船舶提供四通八达的航道网。
海洋货物运输是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
国际海洋货物运输虽然存在速度较低、风险较大的不足,但是由于它的通过能力大、运量大、运费低,物流码头运输,以及对货物适应性强等长处,加上全球特有的地理条件,使它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运输方式。我国进出口货物运输总量的80%~90%是通过海洋运输进行的,由于集装箱运输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使货物运输向集合化、合理化方向发展,而且节省了货物包装用料和运杂费,减少了货损货差,-了运输,缩短了运输时间,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