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有麒麟之说,另一种麒麟形象是-,马身,龙鳞。尾毛似龙尾状舒展。它的综合面不及龙、凤那么广泛,不过名气也不算小。
麒麟,是-企望出现的吉祥动物,它们的出现表示一代的幸福。因此人们希望麒麟总是伴随着自己,给自己带来幸运和光明,而辟除不祥。当上古时代的这种信仰被传承下来的同时,麒麟所具有的吉祥意义也随之被广大民众-且牢牢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黑龙江铜麒麟,麒麟便成了某种意念的象征,某种意境的表现,某种力量的显示,并启发人们的想像,引导人们的精神去契合某种意念,进入一种特定的境界,给人们以希望、安慰和某种追求的力量,化入民俗生活之中,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人们为纪念西狩获麟,在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筑了麒麟台,又名获麟台,古称获麟古冢。
该建筑地处巨野城东七公里--今麒麟镇陈胡庄以东、后冯桥以北大洼内,为县级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此台为鲁哀公西狩获麟处,东西长73米,南北宽52米,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这里原有唐代石碑数座,铜麒麟一对摆件,由于年湮日久,已遭毁坏。明嘉靖十四年,济宁州通判张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于曹济公路旁,碑上刻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西狩获麟闻名全国,一些州、县、乡、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巨野以东的嘉祥县,巨野城东的获麟保(乡)、获麟集等,都以此命名。麒麟降世,无人识晓,却被怪而杀之。孔子痛惜不已,联想到自己一生怀才不遇,触景生悲,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自此绝笔,不再著书。麒麟冢也正因的文化内涵成为一方名胜,历代文人骚客临其境觅圣迹,或讴歌,或慨叹,发思古之幽情,铜麒麟现货1米,咏不朽之佳句。唐代学者韦表微曾作麟台碑铭:李白、辛弃疾以及明朝王穉登、孙宜等诗人均为麒麟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唐武德四年,据西狩获麟之故,巨野一度改名麟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