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顺利和的运转,而不会经历不---的故障,造成顾客不满。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
· 标识的材料或承印物的类型;· 生产能力或操作需要的速度;
· 印刷:---性和清晰程度;
· 您的公司肯承受的花费;
· 总运行成本,其中包括维修成本和墨水和色带等耗材的成本;
· 是否需要可变数据、图形和条形码。
一旦您了解了这些因素,选择适合的
固着性、干燥性、着色率、细度、粘度、流动度、以及耐酸、耐碱、耐水、耐光等可耐性。
随着胶印机速度的提高和多色机的出现,快固着油墨的固着性越来越重要。多色机的印刷速度大都在8000张/小时以上,每印一张约用0.5秒即要转入第二色印刷。若油墨的固着速度慢,前色印迹就会较多地滞留在后色橡皮布上,并逐步逆转移,使后色产生混色弊病。
早期干燥油墨在胶辊上就结皮,给正常印刷和清洗工作带来麻烦。如果印在纸上的印迹干燥过头,产生晶化(玻璃化)现象,使后色印不上,相反,如果印迹不干,后色又不能印刷,降低了生产效率。
油墨的着色率越高越好,要求达到,但有的油墨着色率只能达到80~90%,胶印操作者为了要达到色彩饱和程度,不得不采取提高印迹墨层厚度的办法来补救,但墨层印得太厚,容易造成产品背面粘脏和暗调区网点模糊。
一般油墨颗粒的直径约在7.5μm,若按200线一成网点面积1613μm 2 来计算,可容纳68颗颜料颗粒,按印刷适性要求15颗以上,已足足有余了。
但在实际印刷中,有的油墨的抗聚性差,由于机器运转时墨辊互相摩擦,油墨的粘性增大,加上纸张上的粉质与纸毛混入,能使颗粒越来越粗,影响印刷品的清晰度和层次表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