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检测时发现成桩的上部有夹泥和不密实等问题时,可挖除桩周上,将该段凿除,用比原设计提高一级混凝土强度,立模补浇到标高。或将缺陷处清除酥松部分,采取扩大断面补强的方法。
2经检测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需会同有关人员研究加固方案。一般采取补桩、扩大承台面积等方法。
由于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宜于在城市建筑物密集地区使用等优点,冲击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成孔工艺的不同,灌注桩可以分为干作业成孔的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的灌注桩等。
1缺陷特征
经检查成桩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有的桩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有蜂窝、空洞、夹泥、离析等缺陷,影响成桩的。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用的原材料差,如使用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 强度不稳定,砂、石子级配---,含泥量大于3%;混凝土搅拌不按配合比计量,搅拌不均匀。
2灌注工艺不当,没有分层灌注、分层振捣密实。
3灌混凝土的漏斗位置歪斜,灌混凝土时斜落碰撞桩壁使土掉落在混凝土中而夹泥。有的后放钢筋笼,且吊放位置不直,碰落孔壁土层掉在混凝土上造成断层。
冲击钻孔灌注桩桩孔终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会同甲方及现场监理共同对孔径、孔深、桩孔垂直度及孔底沉渣等各项指标,冲击钻孔灌注桩,依据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达到要求即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及设计要求,执行如下标准:
1、桩位中心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
2、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
3、孔深不小于设计孔深;
4、桩孔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