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起实施的“限塑令”引发了包装产业的洗牌。
数字显示,大型超市每天消耗2万个塑料袋,一年消耗量超过700多万个。如今这些塑料袋会逐渐被各式编织袋、无纺布袋、布袋购物车、循环使用塑料袋、纸袋等可循环型使用购物袋所部分替代,赤峰无纺布袋,当然其中还有一些是有偿塑料袋。
“这是一个-的商机,我们近有关无纺布袋的订货量上升了20%左右,另外还有编织袋等,也都上升了很多。”专为大型卖场提供箱包购物袋货品的丛威电子有关负责人何国强告诉《财经-》,一般而言,估计现在一个月可以向一家零售商提供的无纺布、编织购物袋等的货量可达30万~40万个左右,且随着“限塑令”的推行,会有量的上升。
除了这些简单的购物袋,不少生产厂商还将目光放在了开发新品方面。部分厂商透露,目前无纺布是比较主要的产品,但是无纺布的折旧周期比较短,而且毛利大约在7%~8%,不算太高,所以下一步会开发比较-的帆布、牛津布料购物袋等,这类袋子的毛利可达15%左右。
商家应承担更多环境责任
市场扫描
让的行为变成习惯
在北京宜家四环新店,-看到许多经常逛宜家的年轻人都已经养成了自带或购买购物袋的习惯。在这里,中号袋销售价是5角钱,大号袋1元钱。
一位叫石丹的消费者告诉-说:“我记得次在出口处听说要自己花钱购买塑料袋,反应是下次得自己带袋子了。我认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的出发点挺好,为考虑,为资源考虑。商家收钱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引导人们提高意识。”
喜爱逛宜家的徐女士讲了她的亲身体验。“我买了宜家的蓝色大袋子,每次都从车上拿过去用。感到有点复杂,一开始也忘记带进去,现在我已经很习惯。我觉得买那个大蓝袋子挺值的,可以重复使用,干净、省钱,还。前两天陪一个外地来的朋友逛宜家,事先我把以前用过的袋子放到车里备着,无纺布袋,我俩背着蓝袋子逛,买了几百元的东西,回去后朋友把袋子带回沈阳了。”
日前,家住汉口一元路的刘-楚天-:“十一”期间她到云南丽江旅游,小小的丽江古城商铺云集,却很难看到塑料袋,取而代之的是无纺布袋。武汉商业发达,每天消耗大量塑料袋,很不,能否也推广这一产品呢?
昨日,--三镇部分商场、超市发现,常见的还是塑料袋,基本看不到无纺布袋的身影。
江城没有无纺布袋,是不是因为没有生产这种产品的厂家呢?是否定的。据了解,布袋无纺布袋,武汉市目前有好几家企业都在生产无纺布产品,其中包括无纺布袋。
一大型企业销售负责人伍海翔介绍,无纺布是一种取代塑料的产品,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在他们企业,无纺布产品的销售增长率快———每年达20%。但-的是,其在江城的市场空间很小,产品主要出口。
“江城短期内很难推广无纺布产品。”武汉市产业协会-李汉武介绍,尽管无纺布是一种-的产品,但成本-:同样大小一个袋子,无纺布做的可能要1-3元,是塑料袋的20倍以上。这就决定了,超市不可能免费向顾客提供无纺布袋。
李汉武介绍,丽江古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放在重要位置———当地严禁商铺使用塑料袋,无纺布袋有得天独厚的生存空间。同时,作为旅游城市,做无纺布袋,其商品价格、利润都较高,无纺布袋的成本完全可从中赚回来。
认为,在武汉推广无纺布袋,既需要厂家降低生产成本,还需要在立法上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