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桩灌注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对变截面桩,应从zui小截面的桩孔底部开始灌注,其技术要求与等截面桩相同。灌注至扩大截面处时,导管应提至扩大截面下约2m,应稍加大混凝土灌注速度和混凝土的坍落度;当混凝土面高于扩大截面处3m后,应将导管提升至扩大截面处上1m,继续灌注至桩顶。
使用全护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当混凝土面进入护筒后,护筒底部始终应在混凝土面以下,随导管的提升,逐步上拔护筒,护筒内的混凝土灌注高度,不仅要考虑导管及护筒将提升的高度,基础工程导管,还要考虑因上拔护筒引起的混凝土面的降低,以---导管的埋置---和护筒底面低于混凝土面。
灌注过程中导管底口位置不当造成
钢筋笼上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当混凝土面到达钢筋笼底部附近时,此时导管的埋深控制很关键,其实,灌注导管,也就是导管底口距钢筋笼底部的距离,该距离在一米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很大,加强型导管,并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推动钢筋笼上浮。
以上给大家介绍的关于灌注过程中导管底扣位置不当造成的影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灌砼量v应根据设计桩径、导管管径、导管安装长度、孔内泥浆密度进行计算,阜阳导管,且v***v0---1。
v0为1.3m桩长的砼量,v0=1.2×1.3πd2/4单位:m3;1.2-桩的理论充盈系数;d-设计桩径m。
v1为初灌时导管内积存的砼量,v1=(hπd2/4)ρ+0.55πd/2.4 (单位:m3);h-导管安装长度m;d-导管直径m;ρ-孔内泥浆密度t /m3; 0.55-导管内壁的摩阻力系数;2.4-砼的密度t /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