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水产养殖不因投放饲料和---而影响水环境?诸暨市王家井镇沿江新村的周恩平水产养殖基地另辟蹊径,投入120多万元,建成绍兴首1个“跑道养鱼场”。
鱼儿们的“跑道”坐落于占地25亩的鱼塘中央,用不锈钢围成的5条长28米、宽5米、深3米的养殖水槽一字排开。水槽两头装着拦鱼的栅栏,东面的“推水增氧”装置使两边的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西面的吸污装置则时刻收集鱼粪残饵。
这种养殖模式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全名叫池塘内循环水流养鱼,也叫跑道养鱼。
在推广这项技术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周:如果说困难的话现在唯1的难点就是前期的投入,因为目前流水槽的造价和相关设备比较贵,而我们的养殖户又是一家一户比较分散,所以有人情愿采用传统养殖也不愿接受新事物,因为传统养殖对于他们来说进行起来更容易。对此,我们在铺了很多试验点,像2012年早在吴江的平望搞的试验点,接待人数上千人,从---到渔民都有,先让大家来看,---,鲫鱼高产养殖技术,由此一传十、十传百,把养殖理念慢慢转过来,当然,也需要的支持。
点的要求:一是硬件,池塘和水源,二是软件,就是人,一定要对新事物感兴趣,勇于探索。只要养好了,效应也就达到了。
日前,《科学养鱼》参加了在福建厦门召开的2016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也在本次展会上设有展台,白鲢高产养殖技术,走近他们的展台引人注目的便是一个偌大的循环水流水养鱼模型,走过展台的人都会忍不住停下来驻足观看,---地问这问那,展商也是不厌其烦,一遍遍地介绍并解答参观者的疑问。忙里偷闲,我们就工业化养鱼中几个比较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淡水养殖技术经理周恩华先生(以下简称周)。
笔者:关于工业化流水养鱼我们杂志曾经作过一个采访,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徐钢春副主任认为该项技术吸引他的优点就是操作方便,完全颠覆了传统水产养殖脏、累、苦的形象,泥鳅高产养殖技术,那么您认为它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周:我在昨天的分论坛---该项技术总结为“八型模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型、养殖集约型、操作便易型、生产可控型、产品安全型、效益倍增型。我将资源节约型放在位,可以说这就是工业化流水养鱼吸引我的地方。你想我们传统的养殖模式是到年底干塘,不干塘鱼就不能全部捕上来。冬天冻塘、晒塘,到了第二年你要注水,然后是放养,高产养殖技术,试想260多万公顷的池塘需要多少立方水?如果能做到养殖水体的零排放,将节省下多少水资源,以及人工和能耗等。
还有池塘自身的污染问题,我们现在各级研究所都在池塘水质上做文章,为什么?现在我们养鱼有一个瓶颈:水质富营养化、鱼病增多、生产力下降,其实这都跟水质有问题。那么,水质为什么有问题,我认为是饲料的高营养投入,鱼只能消耗饲料的30%~35%,其他的都是作为废弃物排到水体中了,如果用干物质来计算,一吨饲料它的干物质是900千克,一吨鱼的干物质只有20%,也就是说200千克,即一吨饲料中900千克的干物质养了200千克干物质的鱼,相当于700千克的干物质全部废弃在水体中了,沉积在了水底变成厚厚的淤泥,过去正因为如此,一般池塘养了5年以后就要进行池塘修复了,如何修复?1简单的办法是排水、换水、吸污,大量使用微生态制剂改水,种植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盐。一边修复、再一边投饲,没完没了。现在就简单了,把鱼圈养在一个小范围内,污染源直接从水中移走再利用,既解决了水体底质污染,又获得了有机肥,化废为宝。现在让我非常欣慰的是主管部门对此很重视,江苏省也专门对此进行了立项。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是个---的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