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控制系统只有数字信号处理器,没有任何模拟电子组件的全数字化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全部组件,如控制柜、焊接电源、每个坐标轴以及示教器都采用数字总线系统连接。
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在制造中管子与管板之间的连接有胀接、胀接加焊接和焊接等形式。如果采用焊接,则有端面焊接和内孔焊接两种结构类型。由于内孔焊的接头形式制造工艺复杂,管板加工、装配、焊接和维修都较困难,成本较高,故仅在高温高压、强腐蚀性介质及核-等特殊工作条件下的换热器中采用。而端面焊接由于焊接方便、外观检查与维修容易等优点,因此应用比较广泛。全位置管板焊时,其结构基本采用管平头自熔焊时,管口伸出0~1 mm 、管伸出加丝焊时,管口伸出3mm~5 mm方式,连接方式根据产品设计要求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胀接加密封自熔焊;二是加丝强度焊根据设计要求可焊1或2层 。
1焊接电流。焊接电流是影响焊缝成形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焊道的熔深,电流增加熔深增大,反之熔深减小;电流对熔宽也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明显。第四机组在焊接过程中出现过未熔合缺陷,锅炉自动焊,主要是电流小造成的。
2焊接电压。焊接电压是影响焊缝成形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决定焊缝金属的熔宽,电压增加熔宽增大。电压对焊缝金属的熔深也有一定影响。焊接中有时会发现焊缝金属不能覆盖到焊道的两个边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焊摆动宽度不够,另一方面就是焊接电压太小。
3保护气体的流量。气体的流量直接影响对焊道的保护效果,气体流量大保护效果好,但从经济角度考虑,以达到包焊道为目的,气体流量尽量小。
4焊接速度。焊接速度是影响焊缝成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速度太快焊缝金属的熔深和熔宽都将减小,而且容易造成未熔合、咬边等缺陷;反之,容易造成焊缝熔池金属温度过高,不易快速成形,导致熔池内金属流淌,成形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