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调味品有讲究
做菜时用的调味品五花八门,可葱、姜、蒜、花椒这4样很多时候都少不了,有些人不管做什么菜,都要放上一点,孜然粉定制,殊不知,针对不同的食物,它们的调味作用也是不同的,烹调时应有所侧重。 肉类 花椒去燥开胃 花椒有健胃、除湿、解腥的功效,可除去各种肉类的腥臊臭气,并且促进唾液分泌,增进食欲。烹调中花椒的使用方法很多,可以在腌制肉类时加入,河北孜然粉,也可以在炒菜时煸炸,使其散发出特有的麻香味,还可以使用花椒粉、花椒盐、花椒油等。不过,花椒属于温性食物,烹调羊肉时应少放一些。 鱼类 生姜解腥去寒 鱼类不仅腥味重,而且性寒,生姜则性温,既可---鱼的寒性,又可解腥,增加鱼的鲜味。一般来说,老姜适宜切片,用于炖、焖、烧、煮、扒等做法中;新姜辣味淡,适宜切丝,可做凉菜的配料。但是,姜属于温性食物,烹调带鱼、鳝鱼等温性鱼类时要少放。
在烹调过程中用于调和食物口味的一类原料的统称。又称调味原料、调味品。中国调味料开发、应用历史之久,品种之多,应用之广均居---。中国现有的调味品有600余种,分类方法不一。按形态分有液状、油状、粉状、粒状、稀糊状、酱状、膏状等;按商品经营习惯分有酿造类、腌菜类、鲜菜类、干货类、水产类及其他类等。通常采用味别分类法,习惯---以下7大类:咸味调味料,包括盐、酱、酱油等。甜味调味料,包括糖、蜜、人工甜味剂等。酸味调味料,包括醋、酸果汁等。麻辣调味料,包括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等。鲜味调味料,包括传统吊制的鲜汤以及味精、虾籽等。香味调味料,包括八角、桂皮、丁香、玫瑰、桂花以及酒类、糟类、茶类等。其他调味料,包括臭卤、葱、姜、蒜、荷叶、箬叶、香竹等。
香气和味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所谓香气,一是指风味化的热反应香气,二是指天然风味的油脂香精。所谓味道应该是千差万别。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人群有完全不同的要求。有些味道有的人认为口感---,有的人认为是臭不能入口。在本次研讨会上宋刚先生提到代到第五代调味料的划分,孜然粉批发,基本是以味来区分的,孜然粉代理,我本人不大赞同。因为有些学术观点在理论层面有一定道理,但在生产和消费中就不一定可行。我个人认为,现在调味品标准的制定要以终端产品为主,就是要让消费者在消费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买什么产品。如果用第五代,或者第六代第七代去划分容易产生许多误导。又比如酷味的提法,大意为厚味与后味,我个人认为实际就是中国味和中餐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