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审计的目的是:
1、及时分析、评价和掌握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和用能状况;
2、---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摸清薄弱环节;
3、寻找节能方向、挖掘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技改方案;
4、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及费用成本。
能源审计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统一,提高用能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是用能单位发展的---要求和终归宿。开展能源审计可以使用能单位及时分析掌握本单位能源管理水平及用能状况,---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能源审计的本质就在于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开展能源审计可以为用能单位带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在国资委的指导推动下,绝大多数中---业成立了节能工作---小组,能源审计,设立专门的节能工作机构,建立化节能工作队伍,构建起从下到上的节能工作组织体系。大力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能源审计、能源绩效评价、能效对标,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公共机构能源审计,为做好节能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国资委将节能目标考核纳入中---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中,---节能主体责任落实---,对于违反节约能源有关规定、造成能源---浪费、完不成节能目标任务的企业,能源审计咨询,给予相应-。对取得------的企业,在-考核中予以表彰-。各中---业也进一步完善节能工作责任制,把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建立起由集团公司到---岗位的考核奖惩体系。
中---业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立足自身实际,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节能竞赛、主题培训,使节能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有力助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审计主要包括策划与组织、现场诊断、现状及节能分析、报告编写及定稿四个流程。
1.策划与组织策划与组织是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关键阶段,通过沟通、培训使企业负责人、设备管理人员及员工对能源审计及能源管理工作形成初步认识,消除思想上和观念上的障碍;了解用能单位能源审计的工作内容、要求以及工作程序。取得高层---的支持和参与,组建能源审计小组,制订能源审计工作计划。
1组织及沟通审计团队与企业沟通,采用培训、会议、-等方式,使企业相关方充分了解能源审计的---性、作用、方法、内容,以及企业需求;企业代表向审计人员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工艺流程、主要用能设备、企业能源管理基础,为后续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制订审计计划能源审计计划需确认审计边界、审计周期、现场节能诊断及测试行程安排、员工访谈安排等。审计边界原则上包括组织边界及运行边界。组织边界指企业拥有运行控制权的业务单元边界,以组织架构、平面图或文字说明;运行边界指组织边界内所属的,消耗各类能源的设备、活动,如:空调、空压机、生产线、压缩空气的使用。审计周期:一般为一个完整年度。能源审计计划的制订需与委托方充分交流意见,---审计安排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便于企业前期进行人员协调及配合。
3成立能源审计小组确认能源审计方案后。审计机构与委托方需分别成立能源审计小组。审计机构审计小组的成员组成应根据用能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通常由具备节能知识、实际经验的工程---组成,包括技术、诊断及测试---等。
4编制仪器计划企业用能设备一般包括电气设备、暖通空调、热力设备、动力设备等。因此,现场诊断阶段,需针对电力参数、环境参数、温度压力参数、流量参数等进行检测,一般需要配置相应的便携式能效诊断仪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