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问题
▌漏浆
现象:漏浆在水力学上称管涌,常见现象是护筒外水面冒出气泡或浑水,出现以上现象就意味着漏浆已发生。
处理方法:加水泥或振动护筒下沉。护筒下沉不超过1m,如果护筒下沉超过1m,附近学旋挖钻技能培训,或护筒突然下沉,应停止施工。
▌塌孔
现象:排渣量异常增加,钻机负荷突然加大或护筒内泥浆面突然有大量细密气泡产生等现象。
处理方法:出现塌孔应即刻停止钻进,提上钻头,防止钻头---设。因为塌孔之后,被破坏土体的环拱作用突然消失,孔壁进入极不稳定的状态。此时回填土静置是的办法。
▌钢筋笼上浮
现象:钢筋笼下放时不能顺利---,是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有时因钢筋笼太长,下到一半卡在孔内,既下不去又提不上来,从空口割断。
处理方法:
1打混凝土不---,中途提钻过快或过慢,严格控制大混凝土的时间与其充盈系数---混凝充盈系数在要求范围;
2坍落度过大或过小,检测混凝土坍落度是否满足要求,坍落度过大了,容易产生泌水、离析现象,在短时间内出现粗骨料下沉,水泥浆浮在上面。使钢筋笼下行阻力增大,导致钢笼不能---;坍落度过小,仍然会增加下笼难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8~22cm;
3钢筋笼太差或设计不合理,严格按图纸钢筋笼的规格,不出现龙筋过大问题,下放钢筋笼时应把钢筋笼底部做成尖行避免发生插帮现象;
4选用的振动锤功率要合适。钢筋笼下放到距孔口1~2m时,要靠带护筒的振动锤下送到设计标高,一般桩径400mm、桩长不超过10m的桩,选用1.8kw的振动锤即可满足要求;600mm桩径、桩长小于15m的基桩,选用2.2kw的振动锤为宜;
5检查钻头、钻杆直径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发现钻头、磨损---,应及时补焊,在外缘镶合金块,---孔径及保护层满足要求。使钢筋笼与孔壁间有足够的空间,使钢筋笼顺利---。
如何---钢筋笼下上浮?
1、问题及现象:
1在灌注砼地钢筋笼上浮。
2在提升导管时,钢筋笼上浮。
2、原因分析:
1当灌注的砼接近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过快,砼将钢筋笼托起;或提升导管速度过快,带动砼上升,导致钢筋笼上浮。
2在提升导管时,导管挂在钢筋笼上,钢筋笼随同导管一同上升。
3、预防措施:
1当所灌注的砼接近钢筋笼时,要适当放慢砼的灌注速度,待导管底口提高至钢筋笼内至少2m以上时方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2在安放导管时,应使导管的中心与钻孔中心尽量重合,导管接头处应做好防挂措施,以防止提升导管时挂住钢筋笼,造成钢筋笼上浮。
4、处理措施:
1钢筋笼卡住导管后,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2发现钢筋笼有上浮迹象时,可适当加压,以防止继续上浮。
地基为不均匀地质时,如何防止基础产生滑移或倾斜?
1、问题及现象:基础产生滑移或倾斜。
2、原因分析:
1基底的承载力不均匀,致使基础向承载力较小的一侧倾斜。
2基础位于倾斜面上,基底为增填半挖,填筑部分不牢固,使基础向半填部分滑移或倾斜。
3在山区施工时,基础持力层位于向斜层面上。
3、预防措施:
1若基础持力层处于倾斜岩石上,可对岩石开向内倾斜的台阶,以提高抗倾滑能力。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行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提高地基承载力。
3更改设计,使基础全部处于开挖面上。
4尽量使持力层避开向斜层岩石面,如无法避开,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持力层进行锚固。
4、处理措施:
当基础出现倾斜迹象时,可通过在基底钻孔注浆水泥浆、化学制剂等加固剂把原来松散的土固结为有一定强度和防渗性能的整体,或把岩石缝隙堵塞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防止继续倾斜的目的。
下部工程墩、台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