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面板主动发光标志-
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技术标准的沿革,至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阶段的约30年时间里共完成了三次技术规范制修订:1955年发布实施的《城市交通管理规划》里明确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28种;1972发布实施的《城市和公路管理规则》里明确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34种;1982年发布实施的行业标准jtj072-82《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里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105种,一直沿用至1985年。技术上,根据道路管理的需求变化设置智能型交通标志,车辆自动识别接收现场交通标志信息,从而将信息反馈到车载系统,实现车辆的自动按照道路交通管理要求控制驾驶行为。在这一时期,交通标志的制造工艺主要是油漆涂刷于木块或铁皮以及搪瓷技术。
原始的道路交通标志,通常使用颜料、油漆、木材、铁皮制成,仅仅能够在 -视线状态下进行简单的近距离识别。
20世纪初,董祺芳博士美籍华裔发明并研制了新型反光膜技术,应用于 道路交通标志制造业,令该领域安全识别功能得到-提升。在一些潮湿寒冷的环境下,产生的板面结露也会给交通标志带来视认模糊。尤其是在夜间,强 烈的车辆“远光灯”照射到交通标志板面反光膜材料,产生定向回归逆反射光 源,使得车辆的驾驶人能够远距离视认信息内容。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的道路 环境依赖着逆反射原理的交通标志制造技术。但该技术的缺陷也显而易见,车 辆的“远光灯”会导致灯光区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处于视觉盲区,而不打开或不具 备“远光灯”条件的交通参与者在---状态下无法识别标志信息内容,交通秩序 和安全因此产生多重---。
交通标志的主要功能是向道路使用者提供---、禁令、指示、-信息,以达到交通顺畅、安全、低公害和节约能源的目的。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技术起步较晚,与道路建设和路网形成规模速度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很难保障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道路上的导向标志系统,是道路使用者获取方向、地点、距离等信息的主要依靠。驾驶人员根据完整的信息系统行驶,可以避免问路而延误时间,不走错路而直达目的地。如何正确、完整地捕获有效信息,除合理设置标志,重复显示一些重要信息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标志的可见性和易读性,-是夜间交通标志-的视认性。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17930881.html
声明提示:
本页信息(文字、图片等资源)由用户自行发布,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