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溉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溉方法。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状况,蒸发损失小,不产面径流,几乎没有深层渗漏,是一种省水的灌溉方式。滴灌技术滴灌是用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成一体的滴灌带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滴灌器的流量为2~12l/h。滴灌的主要特点是量小,每小时流量为2-12升,因此,一次灌溉延续时间较长,周期短,可以做到小水勤灌;需要的工作压力低,能够较准确地控制水量,可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不会造成水的浪费;滴灌还能自动化管理。
节水、节肥、省工。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低限度。水质净化设备或设施有沉沙(淀)池、初级拦污栅、旋流分沙分流器、筛网过滤器和介质过滤器等。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控制温度和湿度。传统沟灌的大棚,一次灌溉量大,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不但棚温、地温降低太快,回升较慢,且蒸发量加大,室内湿度太高,易导致蔬菜或花卉病虫害发生。体形小、重量轻、---、且---区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修容易。因滴灌属于局部微灌,大部分土壤表面保持干燥,且滴头均匀缓慢地向根系土壤层供水,对地温的保持、回升,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室内湿度等均具有明显的效果。采用膜下滴灌,即把滴灌管带布置在膜下,效果---。另外滴灌由于操作方便,可实行高频灌溉,且出流孔很小,流速缓慢,每次灌溉时间比较长,土壤水分变化幅度小,故可控制根区内土壤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接近于适合蔬菜、花卉等生长的湿度。由于控制了室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可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又可减少的用量。
保持土壤结构。常用的过滤器有砂石分离器、介质过滤器、网式过滤器和叠片过滤器。在传统沟畦灌较大水量作用下,使设施土壤受到较多的冲刷、压实和侵蚀,若不及时中耕松土,会导致---板结,通气性下降,土壤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滴灌属微量灌溉,水分缓慢均匀地渗入土壤,对土壤结构能起到保持作用,并形成适宜的土壤水、肥、热环境。
---品质、增产增效。由于应用滴灌减少了水肥、的施用量以及病虫害的发生,可明显---产品的品质。用低压管道系统把水或溶有化肥的溶液均匀而缓慢地滴入蔬菜根部附近的土壤,主要优点有:省水,可完全避免输水损失和深层渗漏损失。总之,较之传统灌溉方式,温室或大棚等设施园艺采用滴灌后,可---提高产品产量,提早上市时间,并减少了水肥、的施用量和劳力等的成本投入,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设施园艺滴灌技术适应了高产、、的现代农业的要求,这也是其能得以存在和大力推广使用的---原因。
由于滴灌具有出水均匀,把灌溉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直接送到果树根区,可适时适量地满足果树生长所需要的水和养分的优点。因此,与其它灌溉方法相比,滴灌果树的产量得到了提高,果品也得到了---。2、在一条干管上,数条支管同时工作时,应适当散水流,以减小干管流量和水头损失,并注意保持上级管道流量的平衡。据资料显示,苹果滴灌比不灌增产39.4%,比畦灌增产21%。滴灌苹果的纵横部位分别比不灌增大10.5%和9.2%,比畦灌增大7%和5.4%,单果重比不灌、畦灌分别增加16.2%、9.4%,平均单果分别增重25克、11克,滴灌一等果占80%,分别是不灌和畦灌的2.5和1.6倍。并且还具有果实表皮黄泽鲜艳、果肉肥厚多汁,果味纯正等特点。
用低压管道系统把水或溶有化肥的溶液均匀而缓慢地滴入蔬菜根部附近的土壤,主要优点有:
省水,可完全避免输水损失和深层渗漏损失。---在炎热干旱季节及透水性强的地区,省水效果尤为---。
省工,适应各种地形条件,便于实现灌溉自动控制。
省地省肥,灌溉系统的干、支管埋于地下,省去渠道占地,可结合灌溉进行施肥,避免肥料流失,提高肥效。
在寒冷季节的保护地中使用,可避免由于灌溉引起的地温下降。
滴灌可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促进蔬菜高产,为防止滴灌的滴头堵塞,必须有---的水过滤设备。滴灌设备投资较高,一般多在保护地中或经济价值较高的需中耕的蔬菜上应用。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推荐关键词:广西滴灌喷灌,广西灌溉材料,广西灌溉安装
本页网址:
https://www.ynshangji.com/xw/21043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