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部件 16 包括由定子 162、定子衬套 163、转子衬套 164 及转子 165 构成的所谓的回转式编码器、和基于回转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来计算测杆 15 的移动量并将其变换为后述的测量触头的移动量的未图示的运算部件。
定子 162 隔着定子衬套 163 套在测杆 15 上,并通过定子衬套 163 嵌合固定于套筒12b 的顶端。
转子衬套 164 被套在测杆 15 上并具有卡合于测杆 15 的卡合槽 153 的卡合销 161,由此,转子衬套 164 与测杆 15 一体地旋转。
作为测量被测量物的内径的装置,有被称作孔径测量器的内径测量器。该内径测量器包括主体、具有与该主体螺纹配合的螺纹部且沿轴向进退的测杆、设置于主体且沿与测杆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进退的多个测量触头、和设置在这些测量触头与测杆之间且随着测杆的轴向的进退使测量触头沿与测杆的轴向大致正交的方向进退的圆锥构件。在该内径测量器中,设置于测杆的螺纹部的导程为 0.5mm,而且为了使测量触头的移动量与测杆的进退量相等,圆锥构件的圆锥角 α 通常为大致 53 度。即,( 一个测量触头的移动量 ) = ( 测杆的进退量 )×tan(α×1/2),由于 tan(53×1/2) ≈ 0.5,因此,通过使圆锥角 α 为大致 53 度,测量触头的移动量 ( 多个测量触头中的两个测量触头的移动量的合计 ) 与测杆的进退量相等。在这样的内径测量器中,由于测杆的螺纹部的导程为 0.5mm,因此,测量者在测量很多的大小各异的被测量物时,为了使测量触头进退而需要使测杆的螺纹部旋转许多圈,存在操作性及作业效率较差这样的问题。
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
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
然挠度”上。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
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 l 虽相同,当支承在
2/9l 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但支承点稍有不同,
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支承位置移到支承距离位
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自然挠度”。为---刚性,在我国---中规
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 处和在离端面 200 mm 处,即测量时变化
量。并将内径尺每转 90°检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
误差分析
内径千分尺直接测量误差包括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和一般测量所具有的示
值误差,读数-误差、接触误差和测长机的对零误差。影响内径尺测量误差,主要因素为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
测量时注意事项:
1) 测量时必须注意温度的影响, 在测量过程中避免测量过程时间过长和用手
大面积接触内径千分尺。尤其是大尺寸测量时要---注意。
2) 由于内径千分尺没有测力装置,要掌握好测力的大小。要刚好接触到被测表
面,避免旋转力过大损坏千分尺或造成很大误差。
3) 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时,被测表面必须擦拭干净同时每一截面至少要在相
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深孔要适当增加截面数量。
4)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考虑内径千分尺修正量的使用。
5) 正确读数,要正视量具读数装置,不能。
6) 避免高温和阳光直接辐射,经常维护,应防磁、防锈、非计量人员严禁拆卸
或调整量具
7) 对于较大尺寸测量,测量时应在全长尺寸两端的 0.211l 处安装支承,这样
可以使千分尺的变形量,以减小测量误差。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185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