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缆电压等级供应 长能电力电缆公司
1. 设计电压
电缆及附件的设计必须满足额定电压、雷电冲击电压、操作冲击电压和系统蕞高电压的要求。其定义如下: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是电缆及附件设计和电性试验用的基准电压,用u0/u表示。
u0——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导体和绝缘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有效值,单位为kv;
u——电缆及附件设计的各相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
压有效值,单位为kv。
雷电冲击电压
up——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雷电冲击电压的峰值,既基本绝缘水平bil,单位为kv。
操作冲击电压
us——电缆及附件设计所需承受的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单位为kv。
系统蕞高电压
um——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任何时候和电网---何点蕞高相间电压的有效值。它不包括由于故障条件和大负荷的突然切断而造成的电压暂时的变化,单位为kv。
定额电压参数见下表---放大
33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950kv;500kv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为1175kv。
2. 导体电阻
2.1导体直流电阻
单位长度电缆的导直流电阻用下式计算:
kp——线芯结构系数,分割导体kp=0.37,其他导体kp=
0.8~1.0;
对于使用磁性材料制做的铠装或护套电缆,yp和ys应比计算值大70%,即:
r=r′[1+1.17(ys+yp)]
3. 电缆的电鳡
3.1自鳡
则单位长度线芯自鳡:
li=2w/(i2l)=μ0/(8π) =0.5×10-7
式中:
li——单位长度自鳡,h/m;
μ0——真空磁导率,μ0=4π×10-7,h/m;
以上一般是实心圆导体,多根单线规则扭绞导体如下表:
因误差不大,计算一般取li=0.5×10-7h/m。
3.2高压及单芯敷设电缆电鳡
对于高压电缆,一般为单芯电缆,若敷设在同一平面内a、b、c三相从左至右排列,b相居中,线芯中心距为s,三相电路所形成的电鳡根据电磁理论计算如下:
对于中间b相:
lb=li+2ln(2s/dc) ×10-7 ( h/m)
对于a相:
la=li+2ln(2s/dc) ×10-7 -α(2ln2 )×10-7 (h/m)
对于c相:
lc=li+2ln(2s/dc) ×10-7 -α2(2ln2 )×10-7 (h/m)
实际计算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la=lb=lc=li+2ln(2s/dc) ×10-7 ( h/m)
同时,经过交叉换位后,可采用三段电缆电鳡的平均值,即:
l=li+2ln(2×(s1s2s3)1/3/dc) ×10-7 ( h/m)
=li+2ln(2×21/3s/dc) ×10-7 ( h/m)
对于多根电缆并列敷设,如果两电缆间距大于相间距离时,可以忽略两电缆相互影响。
di——绝缘外径,m;
ε——绝缘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交联聚乙烯ε=2.5,聚乙烯ε=2.3,聚ε=8.0,f/m;
ε0——真空介电常数,ε0=8.86×10-12,f/m;
7. 计算实例
一条电缆型号yjlw02-64/110-1x630长度为2300m,导体外径dc=30mm,绝缘外径di=65mm,电缆金属护套的平均半径rs=43.85,线芯在20°c时导体电阻率 ρ20=0.017241×10-6ω·m ,线芯电阻温度系数α=0.00393℃-1 ,k14k5≈1,电缆间距100mm,真空介电常数ε0=8.86×10-12 f/m,绝缘介质相对介电常数ε=2.5,正常运行时载流量420a。计算该电缆的直流电阻,交流电阻、电鳡、阻抗、电压降及电容。红外及接地电流检测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对电缆终端接头和非直埋式中间头进行测量,分两种类项缺陷:电流致热型缺陷:电缆终端接头的金属导体电压致热型缺陷:终端接头应力锥的中后部位。
计算如下:
1.直流电阻
根据直流电阻公式:
得:
r'=0.017241×10-6 (1+0.00393(90-20))/(630×10-6)
= 0.3489×10-4ω/m
该电缆总电阻为r=0.3489×10-4×2300 = 0.08025ω
2.交流电阻
由公式ys=xs4/(192+0.8xs4),xs4=8πf/r′×10-7ks2得:
xs4=(8×3.14×50/0.3489×10-4)×10-14= 12.96
ys=12.96/( 192+0.8×12.96) = 0.064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2122046.html
声明提示:
本页信息(文字、图片等资源)由用户自行发布,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