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板式换热器机组品牌生产基地「多图」
1、提高板片的表面传热系数
由于波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雷诺数一150时 ),因此能获得较高的表面传热系数,表面传热系数与板片波纹的几何结构以及介质的流动状态有关。板片
的波形包括人字形、平直形、球形等。
2、减小污垢层热阻
减小换热器的污垢层热阻的关键是防止板片结垢。板片结垢厚度为1 mm时,传热系数降低约10%。因此,必须注意监测换热器冷热两侧的水质,防止板片结垢,并防止水
中杂物附着在板片上。
3、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
板片材质可选择奥氏体不锈钢、钛合金、铜合金等。不锈钢的导热性能好,热导率约14.4 w/(m·k) ,强度高,冲压性能好,不易被氧化,价格比钛合金和铜合金低,
供热工程中使用多,但其耐氯离子腐蚀的能力差。
4、减小板片厚度
板片的设计厚度与其耐腐蚀性能无关,与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有关。板片加厚,能提高换热器的承压能力。采用人字形板片组合时,相邻板片互相倒置,波纹相互接触,
形成了密度大、分布均匀的支点,板片角孑l及边缘密封结构已逐步完善,使板式换热器具有---的承压能力。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紧凑的换热设备,在许多方面优于管壳式换热器。在相同的换热负荷情况下,板式换热器的体积仅为管壳式的1/3一1/6,重量只有管壳式的1/2一1/5,所需要的制冷剂充注量仅约为管壳式的1/7。经换热器加热的流体温度应比换热器出口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低10℃,且应低于二次水所用水泵的工作温度。以水的换热而言,在相同负荷和同样的水速的条件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可达2001〕一4650w/(m2.k),是管壳式换热器的2一5倍。由于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体积小、重量轻、面积和流程组合方便等优点,其在制冷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冷水机组及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中作为蒸发器、冷凝器、热回收换热器(过热冷却器)、液体过冷器、及螺杆式压缩机的油冷却器等换热器的应用越来越多。
1、制冷设备用的板式换热器,由于制冷剂侧压力较高(高约256ar) ,渗透力较强,所以选型时应选专门为制冷行业生产的耐高压钎焊式板式换热器。
2、传热系数是衡量换热器换热效果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将若干个流道按并联或串联的方式连接起来,以形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同组合。随着对制冷机组单位体积能量要求的提高,制冷设备用的板式换热器的单位体积换热面积也应相应提高。水冷型和乙二醇冷却型机组采用了---紧凑的不锈钢钎焊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较壳管式换热器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结垢率只有管壳式冷凝器的1/10。
3、冷凝器内压降大,会使蒸汽的冷凝温度降低,造成传热温差减小;蒸发器内压降大,会造成出口蒸汽过---过大。具有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配置齐全、安装方便、---节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采暖、中央空调、生活用水、企业生产的工艺用水系统中。两种情况都会增加换热面积,对换热足不利的。对冷凝器,建议制冷剂(如r22)侧压降=<0.03 - 0 .04 mpa;对蒸发器,压降=<0.01-0.03 mp2。
4、对于风冷热泵机组,水侧换热器夏季作蒸发器使用冬季作冷凝器使用,设计时应对两者分别进行选择计算。
1.传热系数高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2.对数平均温差大,末端温差小 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
3.占地面积小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8。
4.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只要增加或减少几张板,即可达到增加或减少换热面积的目的;改变板片排列或更换几张板片,即可达到所要求的流程组合,适应新的换热工况,而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几乎不可能增加。
5.重量轻 板式换热器的板片厚度仅为0.4~0.8mm,而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的厚度为2.0~2.5mm,管壳式的壳体比板式换热器的框架重得多,板式换热器一般只有管壳式重量的1/5左右。
6. 价格低 采用相同材料,在相同换热面积下,板式换热器价格比管壳式约低40%~60%。
7. 制作方便 板式换热器的传热板是采用冲压加工,标准化程度高,并可大批生产,管壳式换热器一般采用手工制作。
8. 容易清洗 框架式板式换热器只要松动压紧螺栓,即可松开板束,卸下板片进行机械清洗,这对需要经常清洗设备的换热过程十分方便。
9. 热损失小 板式换热器只有传热板的外壳板暴露在---中,因此散热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也不需要保温措施。而管壳式换热器热损失大,需要隔热层。
10. 容量较小 是管壳式换热器的10%~20%。
11. 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大 由于传热面之间的间隙较小,传热面上有凹凸,因此比传统的光滑管的压力损失大。
12. 不易结垢 由于内部充分湍动,所以不易结垢,其结垢系数仅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3~1/10.
13. 工作压力不宜过大,介质温度不宜过高,有可能泄露 板式换热器采用密封垫密封,工作压力一般不宜超过2.5mpa,介质温度应在低于250℃以下,否则有可能泄露。
14. 易堵塞 由于板片间通道很窄,一般只有2~5mm,当换热介质含有较大颗粒或纤维物质时,容易堵塞板间通道。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2742263.html
声明提示:
本页信息(文字、图片等资源)由用户自行发布,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