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牌匾尺寸精挑细选原材料「鼎匠木业」
横匾和斗匾都是匾的一种,我们俗称的匾额一词就是指代这两种匾,其中匾一般指横匾、而额一般指斗匾,也就是竖着的匾。这两种匾在历史中有着广泛的使用,我们至今也能在很多的名胜古迹中见到这类牌匾,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种匾有什么区别。
1、从悬挂的位置上讲,匾多挂在室内,个别也有挂在门的上方的,如“避暑山庄”匾;斗匾多挂在室外,多挂在殿檐下。如果是重檐的,则挂在两檐之间。个别的也有挂在门口上的,如山东曲阜孔庙“大成门”额。斗匾没有挂在殿内、室内的。
2、从文字内容上讲,匾上的文字多含有褒奖、称赞、座右铭、名人名句,多为四个字,带有感情的色彩。而斗匾上的文字,多为建筑的名称、建筑的功用。
3、匾上文字,多为名人题、名人写,有落款,有时间日期,有印i章。而斗匾上的文字,有落款的很少,蕞多有章,如“乾隆御笔之宝”等等。
匾额讲究的是内容的意境及文采,它集中表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封建社会,那些维护封建道德、-规范政绩-者,多被赏以匾额,称“扁表”。《后汉书·百官志》里说:“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i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获得官府或百姓的扁表是一种-的荣誉。其中不乏对真正维护民族利益,为民伸张正义之人的表彰,如岳王庙的“还我河山”匾,老百姓赠给海瑞的“海青天”匾。但更多的是维护封建的匾额,对如众多烈女节妇、官宦人家的表彰,对恪守封建伦常、-规范起警策、训诫和宣传作用,如《红楼梦》里先皇御笔的“慎终追远”。
大多数的木质匾额是以长方形为主,基本形式有横匾和竖匾。早期的匾额以竖匾为多,多为竖长方形,也有近于正方形的。晚期的匾额为横式,基本上是横长方形,这是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变化决定的。我国古代建筑十分明显的结构持征之一斗拱是位于房檐之下,它撑托看房檐,使之高大雄伟。在唐宋以前,斗拱这一部分结构非常雄大,它在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在那个时候的匾额多以竖匾为主,现存唐代匾额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佛光真容禅寺”是立额,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门额也是立形。自元、明、清以后,斗拱这一部分结构的比例就逐渐缩小,就是说柱顶到房檐之间的高度就越来越减少。因为匾额大都是悬挂在建筑物房檐之下的,所以到后期横匾就比较合适了。当然,后期也不都是横匾,有些高大建筑,檐下亦甚宽大,也用了竖匾。如北京故宫里面那些大殿的匾额,就多采用竖匾。所以,用横用竖还要依建筑物的形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匾额中,雄伟庄重的宫殿庙宇多是采用竖匾的形式,以配合建筑的-和高度。
在园林建筑类匾额中,有一种匾额-特殊,我们称之为堂号匾。堂号是用来表示姓氏、发扬祖风的匾额,通常选用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或典故。如王姓书“三槐堂”,或匾以“槐荫启秀”。其故事出自《宋史·王旦传》,北宋初年,尚书兵部侍郎王祐文章写得好,做官有政绩。他相信三家后代必出公相,并在院子里种下三棵槐树,做为标志。后来,他的儿子王旦果然做了宰相,当时人称“三槐王氏”,在开封建有王家的三槐堂。
在翰林匾额博物馆的馆藏中,还有很多可以体现主人高洁的品质或者修身自勉的匾额。比如清代协办大学士陈-就题有“安敦堂”之匾,敦,勉励也,以立其志。还有“树德堂”、“海涵堂”、“裕后堂”等,或是明志或是自勉或是警喻。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2976423.html
声明提示:
本页信息(文字、图片等资源)由用户自行发布,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