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座椅阳极电泳涂料批发-「多图」
涂装工艺
汽身的涂装工艺属于装饰、保护性多层涂装,是汽车涂装中工序、涂装要求的涂装工艺。
	
 
一常用的涂装工艺体系
常用的涂装工艺体系按涂层来分可分为二涂层体系底漆+面漆;三涂层体系底漆+中涂+面漆或金属闪光漆/罩光清漆;四涂层体系底漆+中涂+面漆+罩光清漆,适用于对涂装要求更高的-车。
	
 
一般常见的是三涂层体系,装饰性要求高的轿车车身、大客车和旅游车车身、载重汽车的驾驶室等一般采用三涂层体系。
按干燥条件来划分,可分为烘干体系和自干体系。烘干体系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汽车涂装;自干体系适用于小批量生产的汽车涂装和大型特种汽车车身涂装。
	
 
大型客车、旅行车车身一般涂装工艺如下:
前处理除油,除锈,清洗,表调?磷化?清洗干燥?底漆?干燥?腻子粗刮?干燥,打磨,擦净?腻子细刮干燥,打磨,擦净?中涂干燥,打磨,擦净?修整快干中涂,干燥,打磨,擦净?面漆干燥或罩光?分色干燥
汽车底盘焊接件的电泳涂装工艺
	
汽车底盘焊接件的工作环境十分-,经常遭受砂石的碰击和地面上泥水等污物的浸蚀,因此对其表面的涂层要求-。采用阴极电泳涂装,大幅度延长了工件的使用寿命。
	
阴极电泳涂装工艺:
预清理:用 80 - 20 号砂纸清除工件表面锈迹、金属碎骨及焊渣,以消除磷化及电泳潜在的尘埃源。
上挂:将工件挂到 架子上 ,要求工件挂稳、挂牢, 挂架与工件接触点处应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以-导电性-。
脱脂:脱脂能有效地清洗、分散并除掉工件表面的矿物油、润滑剂及冲压拉延油,提高磷化效果及电泳涂膜的附着性等。脱脂时间为5-8 min, 工作温度为60-70。 清洗剂浓度为 4%- 5% , 每天根据清洗效果补加清洗剂,1- 2 个月后更换全部槽液 。
	
一次水洗:洗去预处理工件表面的残留碱膜。清洗时间为1-2 min, 工作温度为50-60℃。根据清洗的清洁情况更换水液。
二次水洗:进一步洗去工件表面的残留碱膜。清洗时间为1-2 min, 工作温度为室温。根据清洗的清洁情况更换水液。
表调:调整表面,以形成疏密均匀之磷化膜。调整时间为1-2min, 工作温度为室温。表调用钦系表调剂,配比浓度为 0.3%-0.5% 。
磷化:槽液温度为 35-40 t , 浸入时间为 5-6 min,总酸度、-度分别控制在 14- 22 点和0.6-1.2 点。
磷化后三次水洗及二道纯水洗:充分水洗,避免前道丁序之酸、碱及盐分带人电泳槽污染搂槽,影响漆膜。
	
电泳:阴极电泳槽液温度 28-32℃,电压为170- 230 v。
超滤水洗:回收水洗,减少溶液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 2 min。
二道去离子水洗: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 2 min。在去离子水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选用硬度低的自来水替代。
烘烤:使漆膜在160- 180 t 的温度下固化,时间为 20-25 min。
	
白车身车门铰链电泳流痕概述
电泳流痕,是车身制造过程中常见的工艺过程缺陷,多见于车身的车门铰链、门盖压合边等部位。白车身在电泳过程中,因液体毛细虹吸作用影响使得少量电泳槽液或清洗液残留在车身钣金缝隙或零件间隙中,电泳后的烘干过程中残留液体的表面张力变小,从缝隙或间隙中流淌到车身表面,形成电泳流痕。
		
	
电泳流痕形成于电泳层外,并不影响电泳层本身,所以对于非外表面的电泳流痕一般不予处理;但门盖、侧围等外表面的电泳流痕,中涂层和面漆层无法有效遮盖,导致漆面缺陷,生产过程中必须予以消除。打磨流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浪费生产节拍;电泳流痕-时,返修时间超出生产节拍,会造成生产停台;打磨返修也增加了车身制造成本。
		
	
综上,解决电泳流痕问题对于提高车身漆面、降-造成本、提升车身生产平顺性有重要意义。电泳流痕产生于涂装的生产工艺,但引发电泳流痕的因素有多种,白车身构造就与电泳流痕的产生有直接关联。
		
	
车身电泳烘干后,车门铰链区域侧围外板的表面出现电泳流痕,流痕为白色或淡黄色,喷涂面漆后仍清晰可见,综合缺陷率在 40%左右。电泳流痕会导致漆面缺陷, 必须在面漆工序前返修消除,程度较轻流痕用砂纸打磨即可,程度较重流痕需要用设备打磨;若遇到连续多台车身均需设备打磨,容易引发生产停台。流痕返修属于返修工艺,并非正常的生产工艺,消耗人力物力,给生产造成困扰的同时也增加了车身制造成本。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3062898.html
声明提示:
本页信息(文字、图片等资源)由用户自行发布,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
 登录后台
 登录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