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银镀金的行业须知「芜湖国瑞」
(1)抛光液的组成及其他影响因素。
抛光液组成:为了-化学抛光的效果,必须使金属表面溶解,并在表面形成前述的液体膜或固体膜。化学抛光液的基本组成一般包括腐蚀剂、氧化剂、添加剂和水。其中,腐蚀剂是主要成分,主要使工件在溶液中溶解;氧化剂和添加剂可抑制腐蚀过程,使反应朝有利于抛光的方向进行;水对溶液浓度起调节作用,便于反应产物的扩散。
用作金属溶解的成分一般是酸,其中用得较多的是h2s04、hn03、hc1、h3po。、hf等强酸,而对铝那样的金属,也可用naoh,在这些酸中由于高浓度的磷酸和-都具有较高的黏度,可形成液体膜扩散层,故这种成分具有两种功能。这也是在化学抛光液的组成中主要采用磷酸和-的原因。为了提高黏度,使扩散层容易形成,也可加进明胶或甘油等能提高黏度的添加剂。为了促进固体膜的形成,则需加入以或-为主的-。
抛光时间:化学抛光存在一个佳抛光时间范围。若时间过短,只能获得没有光泽的梨皮状表面;若时间过长,不仅溶液损失增大,而且加工表面会出现污点或斑点。而这个时间范围受材料、抛光液组成及抛光温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难以预测,只能通过实验测定。化学抛光中往往同时产生氢气,这是在抛光具有氢脆敏感性材料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另外抛光液温度-100~200cc时,还会发生退火作用。为了把氢脆和退火作用的影响降到低,就必须在适温度范围内选择尽可能短的抛光时间。
抛光温度:化学抛光时,溶解速度随着抛光液温度的提高而显着增加。此外,强氧化性的酸在高温时的氧化作用会变得很显着。在化学抛光中,由于这些酸的溶解作用和氧化作用会同时发生,故多数情况下都是把抛光液加热到较高温度来进行抛光的。
常见镀后处理:
除氢处理
大部分金属基体如钢铁、铜,在前处理(酸洗、阴极电解除油)及电沉积过程中,都会产生“氢”,有部分还没来得及形成“氢气”即以“氢原子”的形式渗入到基体和镀层中,使镀件产生脆性,-降低零件的抗拉强度,称为氢脆。因此在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等领域使用的零件镀后都必须经过“除氢”处理,有些在使用中要求抗拉强度高的零件也要进行“除氢”处理。除氢处理是在20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的,处理时间根据零件要求的抗拉强度来决定。除氢处理应在镀后的3小时内进行。
常见铜镍铬
一.镀层脱层,脱皮
1这类-多为前处理除油不当引起,选用除油、电化学除油、化学除油的方法,零件表面必须清洁至水膜不破。若采用电化学除油应避免阴极除油以防氢脆发生。
2镀层过厚,硬铬其镀层结合力随铬沉积层的增厚而下降, 乃至当即起皮。铬层的韧性会随厚度增加而降低。此外, 镀层过厚对镀件表面粗糙度和均匀性也是不利的。
3没有反向腐蚀设计,除特殊零件外, 都应进行适当时间的阳极腐蚀, -镀层的结合力。
4镀液温度不均匀,镀前要采用手工搅拌和电解搅拌镀液的方法,促使温度上下均匀,除阳极长度不当和阴阳部镀液并未达到温度要求。当工件进行预热时,下端部分未得到应有的预热,在电镀过程中基体受热膨胀产生应力。同时镀液温度偏低造成镀层内应力过大。两种因素叠加,就会导致下端爆皮。而且越接近槽底温度越低,脱皮也越-
5孔状工件,未注意除去孔中油脂,结果在电镀过程中油脂受到镀液的热量及电解作用逐渐溶解分离,浸污了边缘附近的镀层。浸污轻微的地方,呈现出花斑状;浸污-的地方,就产生了脱皮
6阶梯送电。正常镀覆时采取阶梯送电4 ~ 6 次,每次送电时间2 ~ 5 min。停留较长时间的阶梯小电流送电加上吹湿砂的前处理不仅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更有利于-镀层的完整,-电镀铜镍铬电镀加工一段时间后,边、角等处极易结瘤,或者产生毛刺。应定期取出工件,用砂纸进行打磨处理。有条件可使用废旧机床等机械作为辅助设备,否则采用手工处理。打磨结束后重新入槽时阶梯送电。
化
若化学镀铜时,塑料件工件表面在15min以上还没有铜层,那就可能是化学镀铜液的ph值太低、温度低、甲醛含量低、-铜含量低或络合剂含量太高的原因,可以采取分析溶液按比例进行调整消除这种故障。
另外,粗化溶液中-含量不足,粗化温度过低或时间太短也会出现粗化-,导致工件局部表面镀不上铜。
不同的塑料需要采用不同的粗化温度和时间,大多数国产的abs塑料,粗化温度只需在60℃~65℃,时间为20min~30min就可以了,粗化温度再高,容易造成粗化过度,使塑料工件变形。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推荐关键词:芜湖金属电镀加工厂家,马鞍山电镀加工公司,铜镀金加工哪里有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4297870.html
声明提示:
本页信息(文字、图片等资源)由用户自行发布,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