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溶气罐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溶气罐是通过回流泵将清水加压至0.30~0.40mpa,同时加入压缩空气,使空气溶解于水的一种特殊装置。加压后的溶气水通过管道、阀门接至释放器,然后骤然减至常压,溶解于水的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气泡直径约为30-120μm左右,从水中析出,将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载浮于水面,由刮渣机刮出,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气浮回流比一般按30~50%,用气量按40-60ml/l设计。3m液位高度:500~1000mm从罐底计承压能力:***0。
四、溶气罐工艺参数
填料高度:800~1100mm0.8~1.3m
液位高度:500~1000mm从罐底计 承压能力:***0.6mpa
工作压力:0.3~0.4mpa
溶气罐是气浮法水处理中关健的设备,溶气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气浮出水的水质。
溶气罐使用须知
1、要妥善确定溶气水的压力与回流比,压力与回流比选择过小会影响净水效果,压力选择过高既增加电能消耗,又会因气泡并大而使无用气泡增加,回流比选择过大,既浪费电能、增加设备投资,又使池中负荷增大,造成水流不稳定而影响出水水质。
2、要合理选择溶气释放器的种类及型号,并妥加布置,当采用ts型释放器时,宜加设滤网等措施。
3、溶气罐应尽可能靠近溶气释放器,同时连接释放器的溶气水管直径宜适当放大,以尽量减少管路中的压力降。避免沿途减压而造成的气泡提前析出与并大。
4、在调试前除了对设备进行常规的清扫与检查外,应将释放器拆下,进行多次管路及溶气罐的清洗,待出水没有易堵的颗粒杂质时,才将释放器装上。
5、在调试时应首先调试压力溶气系统与溶气释放系统,调-的溶气水应是清水,待上述系统运转正常后,才向反应池内注入原水。
6、溶气罐的进、出水阀门,在运行时必须完全打开,避免由于出水阀门处截留,而使气泡提前释放,并在管道内并大。
7、运行时溶气罐内的水位必须妥加控制,水位不能淹没填料层,但也不宜过低,以防在出水中带出大量气泡,一般水位保持在罐底60cm以上。
8、空压机的压力需在大于溶气罐的压力时才能向罐内注入空气,为防止压力水倒灌入空气压缩机,可在进气罐上装设单向阀。
9、需经常观察池面情况,如发现接触区浮渣面不平、局部冒出-泡,很可能是由于释放器被堵,如发现分离区渣面不平,池面常有-泡鼓出或,则表明气泡与絮粒粘附不好,应采取相应措施。
10、为了在刮渣时尽量不影响出水水质,刮渣时需抬高池内水们,并按的浮渣堆积厚度及浮渣含水率进行定期的刮渣
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在水面气压降低时就可以从水中逸出。有两种方法:使气浮池上的空间呈为真空状态,处在常压下的水流进池后即释出微气泡,称真空溶气法;气浮回流比一般按30~50%,用气量按40-60ml/l设计。空气加压溶入水中达到饱和,溶气水流减压进入气浮池时即释出微气泡,称加压溶气法。后者较为常用。加压溶气水可以是所处理水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是气浮池出水的回流水,回流水量占所处理水量的百分比称回流比,是影响气浮效率的重要因素,须由试验确定。加压溶气法的设备有加压泵、溶气罐和空气压缩机等。溶气罐为承压钢筒,内部常设置导流板或放置填料。溶气罐出水通过减压阀或释放器进入气浮池。
管式加药反应器(pfr)由三个特殊设计的混合管道组成,加入混凝剂(coagulant)、絮凝剂(flocculant)和溶气气泡,通过设计控制各管段的混合能量和混合时间,以达到化的混凝效果。
管式加药反应器(pfr)的特点:
1.由于管道中的混合能量和时间易于控制,混凝和絮凝反应稳定,可生成均匀的絮状物;
2.由于在管段上加入了溶气气泡,气泡能结合进絮体的内部,与絮体的结合紧密;
3.由于加药点是在管段的中间,可以将水处理药剂耗量降至少;
4.在管道中不会反向混合,出现短路、短流现象;
5.与传统罐式加药混凝器比,不需要混合搅拌器,能耗降低;
6.无活动部件,维修操作方便。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455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