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污水尾水技术-「弘峻水处理」
养殖污水尾水技术物理处理技术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物理技术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或阻隔或吸附水中杂质,以期保持水质洁净。其中,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处理技术因效果明显而在工厂化规模养殖的尾水处理中获得广泛应用。
由于大量的残饵粪便是以大颗粒状、悬浮态存在于水产养殖尾水中,机械过滤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氨氮,显然在尾水处理的前期是一种十分实用且简便的物理处理技术手段。
1、温度:由于鱼类的代谢强度和体温的变化,温度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摄食和生长。
适宜的温度,水体中的-和浮游植物等生长繁殖迅速,这样就加快了池塘物质的循环,能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十分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池塘的溶氧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情况下水温度每升高10℃,药毒性会增加2—3倍。
2、盐度:盐度是指海水中溶解物质与海水的比值。因盐度不能直接测量,所以,随着盐度的测定方法的变化和改进,在实际应用中引入了相应的盐度定义。
盐度作为水产养殖环境的一个重要理化因子,与养殖动物的渗透压、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尾水治理主要技术原理:主要采取了沉淀、过滤、曝气、生物净化等技术手段,其中对一般污染养殖尾水养殖品种主要有青虾、黄颡鱼、翘嘴红鲌等采用二坝三池模式二个过滤坝加上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对较-污染的养殖尾水养殖品种主要为黑鱼采用三坝四池模式三个过滤坝加上深沉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生物净化池。
陆基集装箱处理模式
该模式的原理为“分区养殖,异位处理”,将养殖箱体摆放在池塘岸基,箱体内实施养殖,养殖箱体与池塘建设一体化的循环系统,从池塘抽水、经臭氧杀菌后在集装箱内进行流水养鱼,养殖尾水经过固液分离后再返回池塘生态处理,不向池塘投放饲料和渔用药,池塘主要功能变为湿地生态净水池。另外,通过集污系统,将90%以上养殖残饵粪便集中收集处理,不进入池塘,降低池塘水处理负荷,大幅延长池塘清淤年限。集中收集的残饵粪便引至农业种植区,作为植物肥料重新利用,实现生态循环。
工艺流程及处理要求:主要包括集装箱***固液分离器***一级沉淀池***二级净化池***三级曝气池。要求养殖用水循环使用。
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单元面积占比:采用20呎定制化“集装箱”,尺寸是6.1m×2.4m×2.8m,保持池塘与集装箱不间断地水体交换,常规5亩池塘配10个养殖箱。其中一级沉淀池:二级净化池:三级曝气池为1:1:8。每一级间保持20cm落差,形成水流剪力。
适用于陆基推水集装箱式养殖模式。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推荐关键词:佛山农村养殖尾水处理,预制菜生产废水处理设备,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设备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5382036.html
声明提示:
本页信息(文字、图片等资源)由用户自行发布,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