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灌溉系统工程-「欣农科技」
农业喷灌系统
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1低限度。膜下滴灌是上世纪90年代由以色列引进的节水灌溉技术,适用于常年干旱缺水的农作物种植区。同时,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不存在-水的损失问题,又使水的利用效率-提高。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微量灌溉,水肥渗漏较少,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减轻污染。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
1.省人工和机力。秦汉之前对农田灌溉称为浸,到汉代有称溉或灌的,西汉时灌浸和溉灌、灌溉并用。滴灌技术通过闸阀控制灌溉,使每人管定额-提高。同时膜下滴灌保持土壤疏松,基本不长杂草,-减少了中耕次数,减少农机作业。滴灌还可提高管理定额,使原来每人管理定额30亩左右,可提高到60亩-80亩或更多;6、抗盐碱能力强。滴灌浸润区将土壤盐分向外推出,-了作物生长环境。
2.使作物有较强的抗灾能力。由于实施科学灌1水、施肥、施药,使作物生长状态-,在遭遇灾害天气时,作物抵抗能力强,减产幅度小。
为了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主动影响和控制作物生长,灌溉技术出现并逐步得到了发展。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灌溉是利用人工设施,将符合标准的水,输送到农田、绿地等处,补充土壤水分,以-植物的生长发育条件。中国是上发展农田灌溉早的之一。秦汉之前对农田灌溉称为浸,到汉代有称溉或灌的,西汉时灌浸和溉灌、灌溉并用。唐以后习惯用灌溉一词,并沿用至今。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6250323.html
声明提示:
本页信息(文字、图片等资源)由用户自行发布,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