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高频淬火设备热处理后的直线滚动导轨如何进行检验?
直线滚动导轨的加工流程为备料-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去应力退火-淬火、回火-半精机械加工-人工时效处理-精机械加工。其中的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及淬火、回火热处理常采用高频淬火设备进行。为了---加工,对热处理后的导轨进行检验是非常有---的。由于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都是亚稳组织,而且马氏体中尚存大量晶体缺陷如高密度位错,孪晶及空位等,以及淬火钢中较大的残留内应力等,它们都是不稳定因素,均有自发转变为平衡组织的倾向。
1、球化退火后,采用布氏硬度计检测硬度,要求在179-207hbw范围内;进行金相组织检查,采用大型工具显微镜进行切片检查,球状珠光体为2-4级;还应进行变形量检查,采用塞尺在检测平台上进行检查,要求变形量≤2mm/全长。
2、去应力退火后,采用塞尺在检测平台上进行检查,要求变形量≤0.3mm/全长。
3、淬火、回火后应进行:
a.硬度检测,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要求四个工作面硬度为58-63hrc。
b.金相组织检测,要求淬火组织为马氏体1-5级十残余奥氏体十碳化物。
c.变形量应控制在≤0.3mm/全长。
经感应淬火设备淬火后的工件为什么要进行回火热处理?
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凡经感应淬火设备淬火的钢件一般必须立即进行回火。为什么要进行回火热处理呢?
淬火后的工件进行回火的目的如下:
1、降低脆性,消除内应力。由于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都是亚稳组织,而且马氏体中尚存大量晶体缺陷如高密度位错,孪晶及空位等,以及淬火钢中较大的残留内应力等,它们都是不稳定因素,均有自发转变为平衡组织的倾向。如不及时回火,势必会引起工件进一步的变形甚至开裂。它在工作状态中需要较大频率的电流来维持,所以适用的范围和那些中频加热设备是不一样的。
2、获得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工件经感应淬火设备淬火后,虽然强度与硬度有---提高,但其塑性、韧性却明显下降,而实际工件往往要求强度与塑性要有适宜的配合。为获得对工件要求的性能,可以用回火温度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要求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硬度检测,采用洛氏硬度计检测,要求四个工作面硬度为58-63hrc。
3、稳定工件尺寸。由于淬火钢中的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都是亚稳组织,具有自发转变为稳定组织的趋势,因而将引起工件的性能、尺寸和形状的改变,通过回火可促使这些不稳定组织的转变,达到稳定组织与尺寸的目的。
60钢板状零件感应淬火设备淬火变形分析和工艺改进
钢板零件是pfsu型齿轮测量仪上的重要零件,工件材料围60钢,板材厚度为≤25mm,工件经调质,机加工后进行平面感应加热淬火处理,要求工件表面有2-3条宽16-18mm的淬硬带区。技术要求为:淬火硬化区硬度***60hrc,淬火硬化层---***1mm,板件平面弯曲度误差≤0.3mm。生产中发现,采用常规平面感应加热淬火后,板状零件弯曲度误差达0.5-0.80mm,工件变形---超标,而变形过大板件矫正时易发生断裂失效。此缺陷会---影响钢铁件的正常使用,因此,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对板状零件平面感应加热淬火变形缺陷及工艺进行了检验分析,并进行多项减少板型零件感应加热淬火变形工艺改进试验,其中4项试验效果---,达到了技术要求变形指标,并应用于生产中。
板状零件感应加热淬火设计了感应器,感应淬火与高温正火加热时,板型零件移动速度为3-5mm/s,低温淬火时为10-12mm/s,感应器与工件表面间隙取2-3mm。
1相反平面不对称低温预淬火试验,顶板预先在非淬火平面中部低温预淬火热处理,然后进行两条淬火硬化带淬火处理,板平面弯曲度误差为0.2-0.3mm,符合技术要求,变形凹向淬火平面。
2局部双平面同事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试验,前板经反复试验,采用长缝隙感应器双面同时加热一次淬火,处理后前板平面弯曲度误差≤0.1mm,优良。
3正反两平面轮换表面淬火试验,主滑板处理后,工件平面弯曲度误差≤0.2mm变形称凹向3条淬火带平面状态。
综合上述,上述三种工艺改进感应加热淬火试验均达到板状零件淬火后变形弯曲度误差≤0.3mm的技术要求,工件表面硬度>60hrc,硬化层---***2.1mm,满足了板件感应淬火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上述工艺改进方法已应用于生产中,技术经济效益明显,生产运行---。3、根据连杆的热处理技术要求,我们要抛弃传统的热处理方法进行合理的加热淬火。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6767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