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碗碟订制-「高淳陶瓷」
发布者: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23-5-11
瓷胎画珐琅的创烧,与康熙-对画珐琅的喜爱有密切关系。康熙十九年(1680年),朝廷在紫禁城内武英殿附近设置珐琅作,主要生产铜胎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废除海禁,欧洲的金属胎画珐琅器作为贵重工艺品,由来华的传教士带入广州,并进贡内廷。这些舶来的画珐琅器以它精细的彩绘技法和华丽的装饰风格,而-皇宫和广州员和土庶的喜爱。
至于康熙朝宜兴胎画珐琅器外底所署款识,一般为康熙御制四字双行黄色堆料款,-双线方框,个别的如-博物馆收藏的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纹茶壶,外底所署黄色堆料款康熙御制四字作上下左右排列,-海棠花式双线框。宜兴胎画珐琅用黄色珐琅料写款,可能是因为黄色能与褐色地形成鲜明对比的缘故,而若以褐色地衬托红或蓝色料款则不够鲜明醒目。
有一种蓝料彩四字双行篆书款,-双线方框,框线外粗内细,多见于瓶类器上,由于这种器物所绘图案较繁密,故没有题诗和闲章,器内和足内均施松石绿釉,款署于松石绿釉地上。
原清宫收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集中的地点是乾清宫东庑端凝殿左右屋内,共有400件,每一件或两三件盛一木匣,匣内糊囊,匣盖上刻填色品名,名曰瓷胎画珐琅。其中的300多件于1933年古物南迁后离开故宫,1949年被运往台湾,剩下的40件现收藏于北京-,零散收藏在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珐琅彩瓷器应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
因为雍正本人喜欢水墨及设色山水,所以这些画中就有用赫,墨、蓝单色或两种颜色画的,-淡雅清丽。团蝶图则是集所有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终究是纸绢画做底稿,这些画有直接在洁白如雪的瓷器上画的,有在设色上画的,但设计都很精巧。此时的器物身上仍多数是里不画,有少许里画的则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时也偶见锦灰堆画法。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8093468.html
声明提示:
本页信息(文字、图片等资源)由用户自行发布,若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迅速对信息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