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玉器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6个类别,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历代扬州玉雕分别保留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征,如西汉的《白玉蝉》以和阗玉雕成,采用汉八雕的手法,线条凝练挺拔,推磨极见功夫;清代的《大禹治水》多种手法并用,属于稀世珍品,它以新疆青白玉为材料,高224厘米,前后雕琢6年,用工15万个,耗费白银一万五千余两。
俏色巧用俏色巧用为玉雕琢工艺的一大特点,薄胎玉碗,为玉雕界普遍应用。玉色以绿色为主,薄胎玉瓶,兼备黄、黑、红、白等色。有湖水绿、苹果绿、草绿及绿白等色。有的玉为杂色玉,红、黄、墨、绿诸色聚于一体,色彩斑斓,河磨玉玉色为墨绿,外包褐黄色之玉皮。玉料丰富的颜色和玉质为制作中巧用俏色提供了---的物质基础,亦使玉制品精美、形象、生动逼真,给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感觉,而使世人真爱。
玉雕的“精作”更让人惊异,料色的应用、异想、巧作和精制独具---;题材的传承、转化、---和出挑非常丰富;工艺的理解、发扬、运用和变幻神化;思想的发现、嫁接、延续和突破无愧于时代……玉雕的艺术家们创造和发展了风格,薄胎青玉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的收藏、投资---。传承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重视人才培养和雕刻装备的改进,雕刻行业发展迅速。80年代末,上海地区玉雕从业人员逾2000人,作品品类达200多种,作为五大类雕刻品种的炉瓶器皿、人物佛像、花鸟、走兽和天然瓶都已初具规模。“雕琢细腻、讲究章法、造型严谨、庄重古雅”,以及“炉瓶器皿精致、人物鸟兽生动传神”,成为玉雕的主要特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其代表人物有“炉瓶宗师”孙天然、孙天仪,浙江玉,“三绝艺人”魏正荣,“传承---”者周寿海,“南玉一怪”刘纪松和“飞兽大王”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