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温度相差很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以消除或减少热应力。根据所采用的补偿措施,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束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联成一体,结构简单,但只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度差不大,且壳程不需机械清洗时的换热操作。当温度差稍大而壳程压力又不太高时,可在壳体上安装有弹性的补偿圈,以减小热应力。
浮头式换热器管束一端的管板可自由浮动,完全消除了热应力;且整个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便于机械清洗和检修。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较广,但结构比较复杂,造价较高。
换热器设计压力和计算压力
设计压力或计算压力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1换热器上装有超压泄放装置时,应按gb150.1-2011附录b的规定确定设计压力;
2换热器各程压力室的设计压力应按各自较苛刻的工作工况分别确定;
3如换热器存在负压操作,确定元件计算压力时应考虑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可能出现的较大压力差;
4真空侧的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如真空泄压阀时,设计压力取1.25倍的大的内外压力差,或0.1mpa两者中的较低值;当无安全控制装置时,取0.1mpa;
5对于同时受各程压力作用的元件,且在全寿命期内均能-不超过设定压差时,才可以按压差设计,否则应分别按各程设计压力确定计算压力,并应考虑可能存在的较苛刻的压力组合;5.开始向凝汽器里泵入所需要的福世泰克清洗剂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按压差设计时,压差的取值还应考虑在压力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较大压差值,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设计压差,同时应提出在压力试验过程中-压差的要求。
一、防冲结构
1.防冲板的直径或边长,应接管内径50mm。
2.防冲板的厚度不应小于:1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为4.5mm;2不锈钢为3mm。
3.防冲板的固定方式:1两侧焊在定距管或拉杆上,也可同时焊在相邻的折流板或支持板上;2焊接在筒体上,但不应阻碍管束的拆装。
4.需要时,也可采用防冲杆结构。防冲杆的直径和中心距应与换热管相同,正方形排列时防冲杆不得少于1排,其他排列时防冲管不得少于2排。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2831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