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将避雷针改名为接闪杆,是因为以前的名称不科学,没有反映出接闪杆的原理。避雷针-出现在中国时,人们以为它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击,所以称其为避雷针。但事实上,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方式并不是避免房屋遭受雷击,而是引雷上身,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容器,由于它较尖,即这个电容器的两极板正对面积很小,电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说它所能容纳的电荷很少。正因为这个原因,也有人建议将避雷针改名为引雷针,但总的来说,还是接闪杆这个名称较为贴切。
根据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章节5 防雷装置的要求,接闪器可以用铜、镀锡铜、铝、铝合金、热浸镀锌钢、不锈钢、外表面镀铜的钢等各种材料制成,只要满足其较小截面和厚度的要求即可。也就是说,只要不是那么容易锈蚀,不至于因风吹雨打而轻易损坏,大多数常见的金属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接闪器。建筑物如果安装了接闪器但是没有接地或者接地效果不好的话,在接闪时反倒会对建筑物或其中的人员造成的损害,相比没有安装接闪器的建筑物反倒不安全。以较常见的铁质接闪杆为例,gb50057要求其较小直径不能小于 8 毫米即可。
选择正规防雷厂商非常重要。避雷针其实是引雷针,所以防雷工程需要经过严谨的科学计算,稍有不慎可能反而“引雷入室”。所以选择避雷针供应商时需要查看其是否具有防雷和防雷工程。避雷带是指沿屋脊、山墙、通风管道以及平屋顶的边沿等较可能受雷击的地方敷设的导线。国内避雷针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代理国外品牌的经销商-宣传自己的产品符合国外标准,其中真假难辨,建议采购时按照和iec的标准来考察产品。
避雷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是由运行经验和实验室模型试验结果确定的。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是认为保护半径是避雷针高度的函数。据中国的规范规定,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锥体(见图)。我国旧式民房一般高度在10m以下,避雷带和避雷网的高度与房高相同,安装的短针防雷其高度为1~2m,它们引起的散击现象不明显。高度为h的避雷针,其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1.5h;在被保护物高度hx的水平面上,其保护半径rx为当hx***时,rx=(h-hx)p=h0p当hx< 时, rx=(1.5h-2hx)p当h≤30m时,p=1当30≤h≤120m时,60年代以来,又提出了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击距法,认为保护范围还受雷电流大小的影响。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为各国科学家和--的、计算保护范围的完善方法。
联系时请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推荐关键词:云南防雷工程_昆明防雷接地工程_云南防雷工程检测
本页网址:https://www.ynshangji.com/xw/23602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