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闭口气孔:封闭在制品中,不与---相通的气孔。
(2)开口气孔: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大。气相通,能为流体填充。
(3)贯通气孔:它不仅与---相通,而。且贯通制品的两面,能为流体通过的气孔。
为简便起见,通常将三类气孔合并为两类,即闭口气孔和开口气孔,后者包括贯通气孔。 由于开口气孔在耐火制品使用过程中,耐火材料,能直接与外界介质如液体(熔渣)气体等物质接触,因此对制品的影响比闭口气孔---。
不烧耐火砖在工艺上有许多不同于烧成耐火制品的特点。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原料煅烧---。不烧耐火砖没有烧成工序,烘干后就直接投入使用,煅烧---的原料可以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小,不致于使炉体开裂。
(2)颗粒配比要合理同时成型压力要高。颗粒形状为片状或带有棱角的颗粒。常按颗垃:细粉=7:3或75:25的配比。使用630吨以上的压砖机,打击次数大于6次。
(3)选择适当的结台剂。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一种结合剂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大都使用复合结合剂。
(4)添加剂的选择。不烧砖在使用过程中重烧收缩较大,另外,在使用中表面形成烧结滞后会造成结构剥落,使砖的使用性能降低。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添加剂部分解决上述缺点。
(5)干燥制度的控制。
不烧耐火材料的结合方式是变烧成砖的陶瓷结合或直接结合为化学结合,通过结合剂的硬化,新型耐火材料,使耐火材料有足够的使用强度而省掉复杂的烧成工序。不定形耐火材料既省掉了烧成,又省掉了成型工序,取得了节约能源,提高产量和产品合格率,降低原料单耗等效益。
由于生产工艺的简化,耐火材料网,免除了陶瓷结合或直接结合所必须的复杂工艺---,使某些性能得到了---。不烧砖或不定形料的配料临界粒度可适当放大,这对制品的热稳定性有明显---。采用磷酸盐、高纯铝水泥、焦油、树脂等作结合剂不仅减少或避免了外来杂质掺入,而化学结合的终反应产物一al2o3、ca2、c等均有利于使用性能的提高,加之种类繁多的外加剂和增强钢纤维等材料的使用,可制成具有抗渣、抗co、h2等气体,体积稳定、热态强度高、抗剥落、抗蠕变等等---良的不烧耐火材料。
1.定义:抗热震性是指耐火材料抵抗温度急剧变化而导致损伤的能力。曾称热震稳定性、抗热冲击性、抗温度急变性、耐急冷急热性等。
2.抗热震性的测定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与产品类型应分别按照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测定,主要测试方法有:
1黑色冶金标准yb/t376.1-1995《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水急冷法》;
2黑色冶金标准yb/t376.2-1995《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空气急冷法》;
3黑色冶金标准yb/t376.3-2004《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第3部分:水急冷一裂纹判定法》;
4黑色冶金标准yb/t2206.1-1998《耐火浇注料抗热震性试验方法压缩空气流急冷法》、黑色冶金标准yb/t2206.2-1998《耐火浇注料抗热震性试验方法水急冷法》。
3.影响耐火材料抗热震性的主要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如强度、断裂能、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
一般来说,耐火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就越好;材料的导热系数或热扩散率高,耐火材料价格,抗热震性就越好。此外,耐火材料的颗粒组成、致密度、气孔是否微细化、气孔的分布、制品形状等均对其抗热震性有影响。材料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微裂纹和气孔,有利于其抗热震性;制品的尺寸大、并且结构复杂,会导致其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和应力集中,降低抗热震性。
|